聚力打造养生福地、红色地标和扶贫脱贫精品工程,力争全年接待各类游客同比增长22%以上,达到1952.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6%以上,达到109.35亿元,旅游就业人数达到4.5万人,确保不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
实施大景区品牌打造工程,以大景区为龙头,理顺管理体制、突出项目带动,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精品产品,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确保当年完成投资增长20%,带动全市旅游项目投资增长1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开展旅游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完善配套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景区美誉度。
促进养生产业园提质工程,以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为目标,加快七大养生园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培育复合型养生产品,加强与省内外旅行社合作,推介养生线路,努力把养生产业园打造成养生体验与休闲度假的一张名片。
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程,把全域旅游理念贯穿于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按照“城镇景观化、景城一体化、全域旅游化”要求,配套完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功能要素,把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推进平凉市旅游业由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强势推进崆峒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施红色地标打造工程,以建设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目标,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加强区域联合与线路对接,精心编制推介全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下功夫抓好界石铺镇红色旅游小镇、红色旅游景区、“红色记忆”纪念馆和三线建设展览馆等项目,形成一批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曙光之旅、红色沃土之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知名度。
狠抓旅游客源市场拓展工程,以“神奇崆峒·养生平凉”为主题,以全域化、全方位、全智能为手段,积极参与全省整合宣传,主动参加国内旅交会、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等节会,举办专场推介会,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养生旅游产品营销、发布兑现“引客入平”奖励补贴办法等优惠政策,加强区域联盟协作,多措并举扩大宣传营销。
壮大旅游扶贫脱贫载体工程,制定出台《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托乡村自然景色和特色民俗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持续推进“六小工程”建设。重点抓好1个旅游专业镇、7个专业旅游村和7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确保旅游脱贫人数达到总脱贫人数17%以上,乡村旅游人数增长22%,旅游收入增长30%以上。
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旅游+”,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进景区为重点,抓好景区实景演艺节目和民俗剧目编排,持续办好特色节庆活动,策划举办养生平凉旅游商品大赛,扶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提升旅游附加值。
实施依法治旅环境优化工程,健全完善全市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加快建立县区旅游综合监管执法平台,积极推进崆峒山大景区旅游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落实旅游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持续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培训,努力提高全行业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中国·平凉2017“农业银行”杯第一届家博会将于4月1日至3日在百兴国贸大厦举行。据了解,此次家博会展馆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位100多个,参展商涉及各大家用电器、装修公司、家居...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