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平凉新闻 > 正文

“车进人退”策略背后的尴尬与无奈

来源:平凉日报 2017-04-29 06:02   https://www.yybnet.net/

□黎君

我们身处的平凉城,城不算太大,人不算太多,经济也不算太繁荣,但平凉城依然在许多地方有着和发达地区一些城市可以相比肩的状况,其中之一就是并不宽阔的街道车流滚滚,交通拥堵现象逐日加剧,平凉人在奚落外地大城市让堵车问题搞得灰头土脸那幸灾乐祸的笑容还没有完全散去的时候,自己也让同样的问题困扰得狼狈不堪起来了。只要你在这座城市生活,堵车问题肯定会让你纠结与不满,指责、抱怨、发牢骚,抑或信口开河地谩骂,肯定会成为许多人自然而然所选择的发泄方式。

面对汹涌而来的民意,政府有关部门只能在手忙脚乱中选择最简单易行的应对手段,除了加强交通管理疏导车辆通行外,将先前街道的人行道设置为公交车的专用通道,这一来,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本就显得很紧张的自行车和行人混用的通道,却完全给挤占了,往来行人只能在店铺门前于胡乱停放的车辆中左绕右转找空地穿行。试想,经受这般不便,谁能没有怨气?要撒怨气,又是一番更激烈的指责、抱怨、发牢骚,抑或信口开河地谩骂,交管部门成了最直接的发泄对象。

我们不能说老百姓发泄不满没道理,也不能一味地偏袒民意,全盘否定交管部门采取的应急举措的合理性。假若做一种换位思考,让我们大家尝试着做社会管理工作,谁能设计出一套两全其美的治理方案?交通拥堵问题说到底,是社会“成长中的烦恼”问题。曾记得在并不遥远的当年,中国人把美国等发达国家老百姓家家有轿车且不止一辆的传闻当神话听,谁能想到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后,当年的神话在中国社会会成为真实的现实,中国也即将成为曾让我们万分羡慕的“车轮上的国度”,车辆文化所彰显的身份、社会地位、财富等元素已大幅缩水,已逐步回归到代步工具的本初意义,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显著表征。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应该感念我们身处的这个美好时代,这个让我们摆脱了贫穷的羁绊、享受着富裕的舒心的时代。假如我们的内心能多些感恩的意念,烦恼必然会显得无足轻重,我们还会那样愤懑、激烈、怨气冲天吗?平凉城“车进人退”的现状当然让政府有关部门无比尴尬,但尴尬背后同样是无比的无奈,谁能无视民意,愿意想当然地做决策,把自己放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去找难受?对政府有关部门的苦衷多些理解,远比指责、抱怨、发牢骚要来得更有意义,因为发牢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与其乱发牢骚,还不如想想自己在整治交通拥堵问题上能做些什么,能否在无太大必要的情况下,少开车去街道显摆,能否真正身体力行“绿色出行”理念,不挤占公共空间,给空气中少排放些污染物,多做些利人又利己的扎实功课。

话说回来,平凉城“车进人退”策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相信,政府有关部门推出这一举措,肯定是一种权宜之计,短时间内做出调整和改变,肯定是有难度的,但不进行调整和改变,绝对有许多的不合适。很显然,在目下,车已进无可进,人也退无可退,权宜之计已进入极限境地,当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走强、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大趋势不会退潮的情况下,用不了多长时间,权宜之计的有限效用将不复存在,更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一定会遽然来临,到那时,新的权宜之计又会是什么,这将是对平凉交管部门的管理智慧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注定是短命的,怎样从长远角度考虑,找到解开问题死结的办法,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新闻推荐

为平凉市作者搭建文学书籍出版平台

本报讯(记者何小龙)为了认真贯彻平凉市第二次文代会、平凉市文学艺术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精神,4月22日,平凉市作协与平凉市新华书店联合举办甘肃文化出版社文学丛书项目与平凉作者...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节俭好家风2017-04-28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车进人退”策略背后的尴尬与无奈)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