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平凉新闻 > 正文

中心城市“治堵” 市民有话说

来源:平凉日报 2017-04-30 06:02   https://www.yybnet.net/

“一条马路一幢楼,一个公园一只猴。”这是八十年代平凉城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已经在十里长街的基础上,建起了“六纵四横”的交通路网骨架。行走在高楼林立、商铺云集、车水马龙的平凉街头,市民无不感受到日益浓厚的都市气息。然而,随着近年来私家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多,平凉城也患上了交通拥堵的“城市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出行。

去年底,为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市区有关部门将新民路十字至西新桥十字段的慢车道,改为公交车专用车道,并在部分街道设立了隔离带。这项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肯定赞扬有之,埋怨吐槽亦有之。为何会出现褒贬不一的情形?引发市民热议的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此有关部门又有什么应对措施?日前,《平凉周刊》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本报记者李芳芳/文杨昕/图

设公交专道装隔离带

更堵还是不堵?

回忆起之前被堵在路上的情景,市民崔凯军还历历在目,“我家在新园小区,单位在红旗街上。每天7点多出门,正好赶上上班和学生上学的高峰时段,按说路程不长,但红旗街上学校多、路面窄,送学生的私家车堵在学校门口,有时连头都掉不过来。特别是遇到雨雪天气,能堵20多分钟,眼看着上班时间要到了,真能急死人。自从道路中间安装了隔离栏后,这种堵车现象基本上没有了。”

今年以来,不少平凉市民感受到,前几年每逢上下班高峰期,东西大街、北门坡、红旗街、新民路等街道上的大面积堵车现象有了明显好转。出租车司机普遍认为,设立公交车专用车道、安装中心隔离带,是一项惠民利民之举,现在道路畅通了,他们平时也更“好跑”了。

平凉某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张钧告诉记者,没有设公交车专用道之前,新民路、南门什字、人民广场这些人流、车流较大的公交站点,几辆车同时进站时,半条道都会被“堵死”。现在公交车和其他机动车各走各道,井然有序,再也不会出现那种堵成一溜溜的情形了。

4月27日上午,记者对天馨路、红旗街以及解放路、新民路、北门坡等曾经拥堵较为严重的地方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以前那种大面积的堵车现象确实缓解了不少。安装隔离带以后,道路两旁施行禁停,也不允许随意掉头,车辆各行其道,鱼贯而行,整个街道畅通有序、整洁清爽了许多。据交警部门负责人介绍,不堵车了以后,闯红灯的现象也比以前少多了。

同时,有市民认为,设立公交车专用道以后,以前在慢车道上的摩托车、自行车以及电动车等非机动车没路走,也上了机动车道,导致主干道“更堵”。采访中,有出租车司机表示,市民们担心的这一问题他们并没有发现。此外,还有一些车主向记者反映,部分路段堵车现象依然存在,北门坡堵得严重时能等20多分钟,只能一点一点往前挪。

对此,张钧师傅也有些不太认同,他表示,自己每天在街上跑,路上啥情况基本上都清楚。“就是前几年堵得最严重时,也只是堵五六分钟,现在怎么可能还有堵20多分钟、半个小时的现象,这有些夸张。”张师傅认为,有些私家车主着急上班,被堵在路上心里焦急,等上5分钟就觉得了等了几十分钟。这种心情能理解,但是不能否认交通管制以后堵车现象明显好转的事实。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机动车停在了人行道上,一些车型较大的车,横停在人行道上,几乎占满了道路空间,导致行人无路可走,要么被挤得往车空空里钻,要么只好走在机动车道上。市民余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在南门什字附近,就是因为机动车占了人行道,自己走在机动车道上,差点被2路公交车撞上。

对此,很多车主也表示无奈。他们认为,中心城区停车位没有及时配套好,就先施行了交通管制,所以目前出现这些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走访中,多数市民觉得,城市没有配套建设足够的停车位,是目前部分路段出现交通拥堵和行人“无路可走”的最主要原因。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反映的堵车现象,不单单出现在北门坡,在北后街、九天庙巷、南环路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动态交通上,而在于作为静态交通一部分的停车位问题,没能及时得到解决。

市民李峰说,交通拥堵是每个城市发展过程中,因道路交通设施和车辆保有量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而引发的。在治堵过程中,应该各部门协同合作,群策群力,不能单打独斗、自说自话。现在交通是畅通了,但有车一族的出行问题又成“问题”了。这就是静态交通作为动态交通的外延部分,没有及时跟进的结果。

同时,市民褒贬不一的地方还在于,街道中心隔离带上出口很少,致使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小孩及孕妇,要想过马路还得走很远才能过去。此外,还涉及到占用盲道的问题。有市民认为,尽管这一部分人是少数,但也涉及到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问题,应该考虑到这些人的利益。

记者了解到,目前困扰平凉中心城区的停车位问题,已经引起了市、区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崆峒区政府在前不久召开的2017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各有关单位要立足解决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提前搞好论证调研,创新管理模式。要在今年规划实施临时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泊位258个;新建立体停车库10处,新增停车泊位1600个;开建崆峒古镇停车场,在居民小区增加停车泊位1000个。

禁停后收入损失近半沿街商家叫苦

先是将慢车道改为公交车专用道,紧接着在主街道及红旗街,天馨路、新民路、中山街等部分街道上安装中心隔离带,并实施禁停。这一套治理交通拥堵的“组合拳”,让不少沿街商铺和餐饮企业的老板感受到了一股“寒流”。他们认为,现在生意本来就难做,安装上隔离带后越发艰难了。“隔离带分割了马路,行人过往怕麻烦,加之沿街禁停,对生意影响很大。”

据调查,在这场交通大调整中,餐饮企业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群体。李芳是中心城区某餐饮企业的老板,同时还是市政协委员。她告诉记者,公园路上十几家餐饮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原因是道路两边禁停以后,市民没有地方停车,致使顾客数量锐减,营业额受损,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过几万元的房租,还要支付员工工资以及其他费用,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小餐馆还能维持已经实属不易了。红旗街一家饺子馆老板向记者诉苦,从去年红旗街上安装了隔离带后,饺子馆的收入损失近50%。“红旗街上有好几家餐馆已经转让了,他们之前的生意多好啊!”

对此,作为政协委员的李芳,把这一现象写成了提案,公园路的十几家餐饮企业业主在提案上签了名。

不少业主表示,平凉是一座旅游城市,餐饮企业不仅向国家缴税,还能解决社会人员就业问题,可以说是经济繁荣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当前政府一刀切的治理做法有些不妥,希望有所调整。

李芳建议,能否学习外地一些经验,如效仿兰州农民巷的限时停车措施,允许社会车辆在中午11:30到13:30或14时,下午17:30到19:30或20时,在餐饮企业集中的街区可临时停车,以方便市民就餐。

南门巷北口,行人从停泊的汽车夹缝中走过。

新闻推荐

一部药品史几多乡梓情——简评《平凉药品简史》

□李利军近日,由平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干部赵志飞与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戴虹、戴尔惠联袂完成的《平凉药品简史》一书,由甘肃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问世,填补了平凉...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心城市“治堵” 市民有话说)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