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成龙
“各位种菜的朋友们,谁现在有辣子苗?”“我有100多‘赛辣\’。”“那太少了么,我最少需要1500株。”“我栽得就剩下这么点了”……
位于泾河上游的崆峒区川区土壤肥沃,地理气候条件独特,非常适宜蔬菜种植,是该区蔬菜主产区。2016年以来,随着该区泾河川设施蔬菜产业的较快发展和智能手机、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普及,菜农们不但玩起了微信,还建起了交流技术和经验的微信群。
6月7日,记者在安国镇油坊村采访时,在菜农杨正军的介绍下加入了崆峒菜农微信群,看到一名叫“老农民”的网友正在群里不断地和网友互动。眼下正是栽种辣椒的时候,“老农民”正在急切地寻找合适的辣椒苗。
对大多数人来说,微信群也许只是聊天、求赞、拉票、抢红包、打发无聊时光的地方,但对菜农们来说,微信群就有点特别。
“我们这个群里都是正儿八经的菜农,在群里发广告、拉投票、胡乱聊天是不允许的。”杨正军告诉记者,微信群给大家帮了大忙,务菜时遇到技术难题,或者菜苗生病,只要发到群里,立马就会有务菜能手支招破解。
“我们庄里王耀云和王昌可能都有辣子苗,我帮你问一下。”对于网友“老农民”的“难题”,杨正军很快提供了一个渠道。但由于问到的是一种叫“恒星二号”的菜辣椒,而“老农民”想栽的是“赛辣”品种,双方没有再继续聊。但不一会儿,一名叫王洪福的白水菜农发来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排列整齐的育苗杯里,辣子苗生长正旺,“老农民”很快和王洪福就买苗的事聊了起来。
《肥料包装标志不合格?其实是肥料本身有问题!》《一吨有机肥到底能顶多少化肥?》《老农民教你看图辨别土壤肥力》,群里安静了不一会,网友“有缘人”和“菜农”又发来几篇关于施肥知识的小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冠军钾多少钱一袋?”“落蔓器多少钱?”“李师,明天上来给我捎两袋枝蔓夹。”通过菜农微信群,一种使用效果好的肥料、一件省时省力的新型小工具……不时在菜农之间传播、推广。
拉开面包车侧门,杨正军拿出一个由钢筋和钢管焊成的小工具告诉记者:“这是栽苗子时挖坑用的,用它挖坑速度能快好几倍,大小刚合适,美得很。”杨正军称,群里都是崆峒区的菜农,大家在这里相互交流技术、经验,互通市场行情,相互帮忙,加入微信群后,自己务菜技术提高了不少,眼界也宽了。杨正军指着手里的“挖坑器”表示,这个实用的小工具是自己在外地见到的,回来后动手焊了个,家里还有一个,车上这个是帮网友“鸟语花香”焊的。
近年来,崆峒区围绕泾河川区设施蔬菜整川推进,建成两个万亩无公害蔬菜设施基地。去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1.59万亩,实现产值7.4亿元。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和技术,广大菜农互通有无,相互帮助,不断调整种植思路、扩大种植规模、优化种植品种,一同走上致富路,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BFBE3BF278B65C9E0B4A27E0E485973E64E05BE44C3C24DDE1D1676BD49F12D3DE64C7F18E34793625A3AE90C8C231311113BDD9F1BF2F3D7D15BBD9D6868AA0EAE29CB04D748043DBC9971E04EF8154C155343378F66694B108...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