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持续的高温热浪袭击平凉,中心城区最高气温超过35.8℃。但在平凉中心城区,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经受着炎炎烈日的“烤验”,汗水浸透了衣襟,阳光晒黑了他们的肌肤……
这样的画面我们并不陌生:烈日下,有挥汗如雨扫马路的“城市美容师”、顶着烈日忙活的农民工、“洗桑拿”开好平安车的公交司机……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在极端的天气环境中咬着牙、鼓着劲坚持着,为平凉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默默地奉献着……
7月10日至13日,本报记者心怀崇敬,走近这些在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捕捉了一个个浸润汗水的感人瞬间。
公交司机:开大车窗吹吹风
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作为城市公交的“舵手”,公交司机们依旧挥汗坚守岗位。7月12日,记者跟乘一路公交车,体验了他们的辛苦。
车上的人特别多,在太阳的照射下,车厢里特别热,记者在靠近门口的地方站好,手拉着扶手,随着车辆的启动提速,从车窗吹进一股凉风。“像这样的高温天气,我们把车上窗户都打开,利用空气的对流为乘客降温。”驾驶员安小平告诉记者。
今年43岁的安小平,开公交车有16年了。他告诉记者,中心城区的公交线路里程一般都在18公里左右,司机每天要出六七趟车,每趟车间隙只有5分钟休息时间。这两天天气特别热,尤其是午后,气温高,太阳烈,公交师傅们为了降温,他们大多戴上墨镜,遮遮阳光,开大窗户,吹吹凉风降降温。
“大热天开车,安全是头等大事。”市公交公司的程经理告诉记者,为了防暑,公交公司每年夏季都会给员工发放降温补贴和一些降温的物品,比如:茶叶、冰糖、清凉油等。
开公交车的安小平。姜慧仁摄
厨师:开大空调难降温
炎炎夏日,让平常喜欢在家自己动手做饭的人也开始懒惰了。于是,饭馆的生意随着温度的升高越来越火。这下可就苦了在厨房忙活的大厨们了。7月12日中午,记者走进了饭馆的厨房,亲身体验了厨师们的“火热”生活。
记者跟随饭店管理人员来到金港湾饭店的后厨时,饭店正值午饭高峰期。当一波又一波的人涌进饭店吹着空调等餐、就餐时,在气温高达45℃以上的厨房里,厨师们正围着炉火,忍受着高温在辛勤劳作。
31岁的厨师汝有红正在为客人烹饪五谷杂粮粥。“高温天气下,点养生粥的人多,五谷杂粮粥具有降燥解暑的功效,很受市民喜爱。”说话间,汝有红先用大火烧开高汤,加入事先浸泡好的小米,又加入芸豆、甜豆、绿豆等降温解暑的辅料。火苗不时从炉中蹿起,汝有红在火光的映照下脸色通红,“只要一开火,身上的汗就流个不停,每做完一道菜总会出一身的汗水。”汝有红说,顾客多的时候,他一天能做一百多道菜,从早上站到晚上,腿麻手木,浑身都会僵硬。“即便这样,我还是愿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一天都很累却很快乐。”
厨师汝有红正在炒菜。本报记者张霞摄
交警:冒着高温执勤
夏日的高温,让许多市民对出门望而却步,但是交警必须按时上岗,站在烈日下并且不能有一丝疏忽。7月10日,记者走访了几个执勤路段,和一线交警们共同体验了一番烈日下的“烘烤”。
7月10日14时多,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公园路与西大街十字路口的人流、车流量达到一天中的顶峰。此时的烈日正红,35℃的高温下,崆峒区交巡警二中队民警刘章棋站在马路中间吹起口哨,打直手臂指挥着来往车辆,汗水湿透了他两层厚的警服,被帽子遮盖的前额流下汗水,落在柏油路上转眼就化为水汽,虽然各式车辆来来往往,但没有混乱,秩序井然。
“这几天车还稍微少了点,前几天学生还没放暑假的时候,车多,接送孩子的人也多,我们就得紧紧盯着,一刻也不能松懈。”话还没说完,马路中间有3辆车被堵这下了,刘章棋赶紧回到路中央,接着他的指挥工作。刘章棋在队里工作已有三年了,每天下午两点多上班,6点下班,经常会加班,有时要到晚上10点多,下午吃饭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有时候干脆不吃,等到晚上回家才吃饭。同是二队的民警范逸说:“晚上加班主要是检查违规停靠的车辆,忙起来就到10点多了,没办法呀。”
民警刘章棋在工作中。本报记者刘亮摄
农民工:烈日下施工
近日,平凉最热的天气到来,就在人们纷纷躲往阴凉处的时候,却有那么一群人不辞辛苦地在烈日下工作,他们就是我们的农民工兄弟。7月10日,记者在广成驿站一处户外工地上,遇到了来自崆峒区崆峒镇韩家沟村的农民工张军,他手挚一把40多斤重的大电锤正在作业,为了干活方便,他脱掉外套,只穿了个背心,头上背上全是汗水。
今年51岁的张军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平凉城里打短工,这次到广成驿站工地是经同村人介绍的,能干十多天,现在城里的活不好找,他非常珍惜这次打工机会。
张军说,初中毕业那年自己才17岁,就跟着亲戚来到城里打工,还去过陕西、宁夏等省区和省内的七八个城市打工。他先是跟着老师傅学会了电焊技术,然后就开始单干,这一干便是27个年头,平时大活小活都干,钱多钱少不计较,因此不管是村里人,还是打工认识的朋友,都喜欢和他一起干活,有活都喜欢叫上他。他说虽然有时挣钱少点,活也是时断时续的,但不耽误家里的事情,他对在家门口打工很满意,早出晚归,天天能回去,可以照顾上家里。
清洁工:挥汗扫街
清洁工师大爷。本报记者张霞摄
炎炎烈日下,车来车往中,有这么一群人,始终在街头巷尾忙碌着。他们就是我们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他们有的头戴草帽、手拿扫帚,不厌其烦地清扫着“烤人”的马路;有的戴着口罩,搬运着充满异味的垃圾桶……7月10日中午两点左右,记者走上街头,体验了一回环卫工人的辛苦。
接近35℃的高温炙烤着城区的每一个角落,行人纷纷在寻阴纳凉,躲避太阳的照射。环卫工人师大爷却顾不上这些,依然推着三轮车,认真清扫着沿街路面上的垃圾。“天气再热,工作不能停,只要路上有垃圾我就得扫。”师大爷负责清理公园路口至人民广场西口这一路段的街道垃圾。数百米长的街道上,落满了槐花,师大爷头顶烈日,不停地挥舞着手里的扫帚,脸上不断有汗水流出。“每年这时候,道路两旁的槐树上就开始落槐花,指甲大的槐花黏在地上到处都是,给我们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为了保证路面干净,我必须不停地来回跑。”说话间,师大爷蹲在了三轮车旁,开始用手分拣收集来的垃圾。烂瓜皮、废纸屑、饮料瓶、剩饭菜在他的手中被分拣开,一股股刺鼻的垃圾腐臭味扑鼻而来。
采访中,记者看到,师大爷在清理路面垃圾的同时,还会将路边每一家商店里的垃圾也捎带走。在清理完汉庭酒店的垃圾后,酒店工作人员为他提供了免费饮用水。在酒店门口稍事休息后,师大爷又立马投入到工作中。
当天,记者见到不少像师大爷一样头顶烈日、忙碌在街头巷尾的环卫工人。远远望去,他们身着橘黄色马甲的背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高温作业:员工们有哪些权益呢?
7月13日,记者从市劳动保障部门获悉,平凉市为保障企业职工在夏季劳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规定要给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发放一定数额的高温补贴。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要合理安排职工工作,适当调整高温、露天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息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最大限度地减少职工因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应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新闻推荐
7月10日下午,平凉市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组带着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和工会组织的牵挂,冒着三伏天的炎炎烈日,慰问奋战坚守在高温中辛勤工作的一线劳动者,为他们送去了冰糖、茶叶、夏凉被等“清...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