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记者在平凉最大的“垃圾堆”上喝了一杯别开生面的咖啡。这个窗明几净的“咖啡厅”,就建在平凉海螺水泥公司的生活垃圾处理线上,仅仅一道玻璃幕墙之隔,六层楼高的垃圾堆就在脚下,平凉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都在这里被“吃干榨尽”。
“公司采用世界首创,利用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窑处理生活垃圾技术。在这里,各类生活垃圾被投进达900摄氏度的水泥窑进行气化,形成的可燃气体被直接利用,重金属等固化垃圾残渣变成了制作水泥的原料,真正做到了对生活垃圾的‘吃干榨尽\’。”海螺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文豪介绍,与传统的填埋处理、堆肥处理和垃圾发电处理等方式相比,气化焚烧处理技术具有垃圾无需分拣、充分降解二恶英、没有异味扩散、固化重金属等独特优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整个过程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平凉市利用海螺水泥公司PPP投资运营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政府逐年购买公共服务,实现了公共基础建设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的转变。
崆峒区工信局总调度师姚光远说,利用水泥窑资源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在平凉城区、城乡结合部、周边乡镇分别新建了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购置垃圾收集、转运、清扫车辆,增设密闭式垃圾集装箱,对原有清运系统进行改造提升,每天可收集转运处理垃圾300吨,而平凉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在200吨以内。政府只需要对每吨气化处理的生活垃圾给予152元补助,就彻底解决了以往“垃圾围城”的困境。
姚光远透露,这里和想象的水泥企业高污染、高耗能不同,它现在是“吸废大户”,在彻底处理生活垃圾的同时,还在节能减排、循环发展方面想了不少办法,比如:使用了空冷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不需燃料,每年可发电8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万吨;利用矿山230米高差势能,石灰石输送皮带每天在运行中可自行发电1.2万千瓦时;利用生产线废气余热供暖、加热生活用水、食堂用热,减少了能源消耗;每年消耗粉煤灰、炉渣、硫酸渣等工业尾渣80万吨;推行清洁化生产,两条生产线均实施了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及脱硝技术改造……
记者手记:这个“垃圾堆”不寻常——年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0万吨,节约标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我们在惊讶之余,由衷地为他们发展循环经济和推动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所敬佩。
节能减排与生活垃圾处理,如何相得益彰,无疑是一道难解的题目。平凉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天平上,选择了后者。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加上政府的补助外,该公司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基本上是保本经营,对他们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
我们深信,一家把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看的比天都大的企业,必将赢得社会的尊重,发展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让我们一起为这家不寻常的企业点赞!
新闻推荐
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敦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公告
为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确保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使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
平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