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邵显亭
郸城县副县长殷雪明的工作履历被人抓了个“漏洞”。网友7月31日的截图显示,其出生年月为“1969年2月”,根据1984年1月参加工作来换算,这位副县长参加工作时只有15岁,用人单位因此被调侃“涉嫌使用童工”。
县政府办公室回应,官网公示信息,都是由领导“手下”员工提供,具体情况待与他本人核实,可能录错了。有意思的是,在殷雪明本人未公开做出说明的情况下,8月1日下午,郸城县政府官网上的简历信息已修改为1967年2月出生。一天过去,副县长的年龄“长”了2岁。
领导干部的年龄问题,并非孤例。此前,平凉市政府官网的一份干部任前公示显示,现任市纪委委员王晓华12岁即参加工作,此事引发网友关注。7月20日,平凉市委组织部发布说明称,王晓华12岁时在平凉地区文化局秦剧团文艺班做“艺徒”,其身份符合国家政策。
对比看,平凉市的解疑要比郸城县的直接修改,似乎要好一些。当然,问题的“评判”并非如此简单。领导干部的个人简历,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必然选项,无论是领导干部个人还是有关方面,对此不能不多加重视。准确是公开的价值所在,否则,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可惜,如果不是网友“眼尖”,这个“问题年龄”不知要“悬挂”多久!“体制内”的人,是“熟视无睹”还是存在“视觉盲区”?不论哪一个选项,其实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郸城县政府办以“下面的人提供的”来解释,让人浮想联翩——和“临时工”一样,“手下”的确也不是好干的。更为蹊跷的是,副县长的年龄说改就改了,且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不得不说,政府办所说的“官网信息改动应该要走程序”的严格要求,在这个问题上,失效了、走形了。
公民社会的逐步成熟,必然是培养更多的“好事者”,他们对公共问题比较关注,且能提出一定的建议意见,不是简单的“求关注”、“求点赞”,不是“吹毛求疵”、“没事找事”。政府取信于民是全方位的,包括信息公开制度,应该非常严谨,且欢迎“围观评判”,这才是执政为民的本色与胆量。
副县长的年龄说改就改,是真重视还是假应付?“童工出身”的年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些疑问值得推敲。网友的“围观”不是“制造麻烦”,是“督促改进”的民意监督,监督到位,清气自会上升,浊气自会下沉。
新闻推荐
平凉市地震局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市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
7月27日,市地震局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市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会议精神。会上,全文传达学习了市委郭书记讲话和《市委关于聚焦深度贫困乡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平凉市脱贫攻坚...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