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是胶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我们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全面提升工作标杆和发展水平。我们将围绕打造幸福和美新胶州的愿景目标,实施倍增计划,实现两个率先 (各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比“十一五”末增长一倍;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建成青岛特色新区。”胶州市委书记祝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胶州市确定了“转型创新、科学发展、勇争一流,加快向青岛特色新区跨越”的奋斗主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胶州市委书记祝华
以更大的气魄推进滨海建设,增强重点区域带动力
坚定不移地高水平建设三大发展平台。一要饱和式投入,在配套建设上由“承载性”向“功能性”迈进。要着力推进三个“两手抓”:产业新区要一手抓地下,一手抓地上,积极争取4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推动20亿元的BT工程建设。地下要继续推进路网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功能新提升;地上要以“一心一带两湖四园区”为重点,树立开发新形象。少海新城要一手抓景观建设,一手抓运营管理。在加快南湖景观二期基础上,投资10亿元完成北湖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爱琴海等景观区;引入台湾致圆、香港天荣等大集团进行景观外包运营。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要着力提升“陆港”枢纽功能,一手抓功能集聚,一手抓产业辐射。要加快建设物流中心综合配套区,积极协调海关、国检等部门进驻,争取年内通关。二要爆发式启动,在项目建设上由“积累型”向“跨越型”迈进。紧盯新恒基、新加坡亚星、禧通科技、英蓝等重点项目,快签约、快投产、快见效。三要统筹式推进,在空间利用上由“节点化”向“融合化”迈进。
以更强的力度持续扩张增量,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把上项目和上水平结合起来,把扩增量与提质量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抓增量,坚持不懈地扩总量,坚持走“以量变促质变,积小胜为大胜”的增量扩张之路。一要提高招商水平,抓牢项目建设。开展“百家企业定向招商行动”,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国字号龙头企业,重点主攻带动能力强的旗舰型项目。加大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强化市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积极破解效能、土地等要素制约,着力抓好总投资319亿元的31个拟列青岛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20亿元的60个胶州市重点项目。
二要推动增资扩产,壮大企业规模。抓好企业上市,推广东方铁塔经验做法,加快品品好、海众锅炉等公司上市步伐,打造骨干龙头企业。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发展民营经济。要强化政策支撑,围绕企业信息化工程、品牌建设等方面给足配套政策;要强化资金支撑,深化金融体制创新;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政企双向直通服务机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领域。四要优化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
以更实的举措提升产业层次,增强转型升级驱动力
一要在制造业升级上实现新突破。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服务业载体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节庆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提升生活服务业水平。
三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土地流转,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抓出规模效益。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培育里岔黑猪、胶州大白菜等地理标志和名优特品牌。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四要在发展低碳生态经济上实现新突破。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生态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高度上,打造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以更高的标准打造精品城市,增强功能配套支撑力
一是抓精质规划,以“百年不落伍”的长眼光拉框架、拓空间。要完善各项规划,提高精细化水平。要坚持区域统筹、城乡联动、镇村融合,加快疏老城、建新城、连滨海、融青岛步伐。二是抓精品建设,以“百年经典”的高标准树亮点、创特色。继续坚持“建新城、疏老城”,新城区要着力“建好中轴线、建美河两岸”。即加快推进以三大中心、新城区商务圈、绿城紫薇广场、喜来登五星级酒店、时代锦江酒店等为主体的新城区南北中轴线建设;全面启动10平方公里的三里河下游综合整治项目,精心建设城市公园、公共广场、公共绿地、城市水景等城市公共设施,启动青岛路等“三横一纵”道路畅通工程。三是抓精细管理,以“百年传承”的好口碑优化服务、上水平。
以更快的速度推进一体发展,增强城乡统筹融合力
一要推进要素集聚,建设新型小城镇。推进公共服务下移,推动小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排水、排污、道路、公交等功能集约化发展,推动组团式公共配套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完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配套,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二要推动人口集中,探索整合新路径。要以发展镇村特色经济为支撑,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用地、宅基地流转,推动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加速农民向城镇集中。三要推动资源集约,注重个性特色。
着力构筑 “中心城区—重点镇—中心镇—农村新型社区”的现代城镇梯次发展格局。提升重点镇发展水平,加大对偏远镇的扶持力度,着力促进一体化均衡发展。积极构建“大就业、大保障、大文明、大平安”四位一体的“大民生”工作机制,以总投资20.5亿元的12件政府实事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大就业”、“大保障”、“大文明”机制、“大平安”机制,努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刘振华 牟成梓
新闻推荐
3月20日清晨,家住胶州市胶州路的市民张女士来到小区门口扔垃圾,突然发现垃圾箱里有一名被弃男婴。张女士立即拨打电话报警,待办案民警赶到现场时发现男婴早已经死亡。昨天,记者了解到,被弃男婴刚出生...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