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别抽了。快盖上地膜,要是冻坏土豆种,再遇上去年行情,那可真没指望了。”昨天上午,在胶州胶西镇苑哥庄村,村民宋聚礼正和妻子在地里种春土豆。听到妻子埋怨,45岁的老宋赶紧掐灭手里的香烟忙活起来。
据了解,去年多种蔬菜上市之初,市场上就出现菜价低售卖难的局面,让很多菜农吃尽苦头。眼下开春时节,土豆、大头菜、白菜等一些反季蔬菜开始种植,菜农们也盘算起今年的行情。新一年菜农如何打算?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如何规避菜价低难卖的风险?昨天,记者在胶州和平度两个蔬菜主产区展开调查。
反季土豆开始播种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胶州市土豆主产区胶西镇看到,农田里一个个大棚已“全副武装”盖上塑料薄膜,每个大棚内都可见菜农们忙碌的身影。记者走进一个大棚,苑哥庄村村民宋聚礼正和妻子忙着翻地施肥种春土豆。宋聚礼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是沙土质,种植出的土豆品质非常好。“现在种的是反季节春土豆,因为下市早价钱高,我们这里早在多年以前,就普遍开始种植了。”宋聚礼透露,反季春土豆每年开春2月份左右种植,到4月底5月初就可以上市。秋土豆则在每年8月份种植,11月初上市。
种8亩地没赚到钱
“去年秋土豆价钱便宜一半,把我们这些种土豆的大户害惨了,幸亏有春土豆顶着,否则赔得更多。”宋聚礼回忆去年土豆价低难卖的情况,这位接近20年的土豆种植“老把式”无奈地透露,他去年种了8亩土豆,从去年年初到4月底春土豆售卖,土豆价格始终保持在1.2元左右,每亩地4000多斤的收成,去掉每亩2000多元成本,这8亩土豆让他赚了两万元。从去年8月份开始,他和许多村民一样开始种起秋土豆,但没想到,往年接近每斤1元钱的秋土豆,到了11月份收获季节,价格便宜一半且非常不好卖。“秋土豆本来就比春土豆产量低一成,再除去各种成本,搭上了春土豆的补差,我这才勉强保本。”宋聚礼说,今年这茬春土豆预计价格还在每斤1元左右,他希望这茬春土豆价格再高些,可以弥补去年损失。
盼去年损失今春补
“一开始种植没想过会赔钱吗?”记者问。“要是能知道那就好了,我们这里都是到什么季节就种什么。我总觉得,去年土豆价那么便宜,今年价格应该能高吧,所以我想接着种,希望能把去年的亏空补回来。”宋聚礼说。“感觉现在种菜全凭运气,其实吃亏就吃亏在没能掌握信息上,种植的时候能多掌握点各方面信息和行情就好了。”记者和宋聚礼聊天中,一名村民道出苦衷。记者随后在胶西镇多个村庄看到,去年土豆价低难卖,让很多农户赔了本,但因抱有和宋聚礼一样的心态,这里靠种植土豆为生的大部分村民,今年都打算接着种。
打造信息平台种菜不靠运气
昨天,记者采访了解到,胶州和平度多个以大姜、白菜、大头菜等为主打菜的蔬菜种植乡镇,菜农对于今年种植蔬菜的打算都很谨慎。有些菜农为降低风险,放弃去年不赚钱的蔬菜品种改种其他蔬菜。针对蔬菜价格波动情况,有关部门积极掌握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
“大部分农民受获知信息途径的限制,只能根据去年价格决定当年种植农作物的品种和数量。跟风种植并不是农民的主观意愿,相关信息的缺乏使菜农左右不了菜价,也确保不了他们来年的收入,所以建立信息平台非常重要。”胶州市大白菜研究所所长荆世新认为,打破菜价“过山车”的办法,应该在各个地方都建立一个了解外地和当地当年种植蔬菜的信息平台,根据平台提供新的种植参考信息,让当地菜农有选择地种植来规避风险。
平度北台大姜合作社负责人也提出,蔬菜价格“忽高忽低”已不是单纯由供求关系决定,而是掺杂了很多游资炒作在里面,所以在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应建立一个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变化,对菜价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新闻推荐
早报讯 昨天上午,来胶州打工的黑龙江人王先生被一根半米多长的木柴扎透了腰部。事发后,他被家人立即送到医院治疗。由于木柴太长,医护人员只好请来消防人员将木柴剪断再进行手术。目前,王先生已脱离...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