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胶州新闻 > 正文

枯木残根雕出“宝”,枯木残根雕出“宝”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8-31 05:07   https://www.yybnet.net/

看似毫无价值的树根,在根艺爱好者眼中,却成了一件件“宝贝”。经过他们的雕琢,原本呆板的树根成为了散发着灵气的艺术品,颇有一番化腐朽为神奇的味道。胶州市自来水公司职工胡文波就是精通此道之人,今年47岁的他从1988年迷上根艺以来,24年中先后创作出上千件根艺作品,最终斩获了国内比赛的金奖,成了本地知名的根艺艺人。今年,胡文波准备成立根艺展览室,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更多的“根友”交流。

[学艺历程]

处女作是个“四不像”

“我从小喜欢养花、玩盆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迷恋上了根艺。”胡文波说,自己当初不小心将一盆盆景养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将盆景连根拔出,发现树根居然颇有一番味道。他把树根简单地修剪、捆绑后,出现了一个鸟头、兽体、鱼尾还有四肢的小摆件,他给它取名“四不像”,这就是他的处女作。

到了1988年,喜欢盆景的他下乡时偶然发现一个怪里怪气的树根,就把它抱回家。具有美术基础的他用工具随便把树根打磨了几下,一只活脱脱的小动物呈现出来,煞是有趣。有了这两次的尝试,胡文波渐渐迷上了根艺,开始查阅大量与根艺相关的制作书籍,并找到一些根艺老师拜师学艺,通过不断学习,他制作根艺的技术也逐渐娴熟起来。

8月24日上午,记者在胡文波的客厅里看到,正中长4米、高2米的木架上,摆放了几十件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有雄鹰、荷花、孔雀等各种动植物造型,惟妙惟肖。在墙壁的一侧,各种各样的“大件”根艺更是栩栩如生,其造型或粗犷,或清丽,或玲珑,千姿百态。用槐树根雕成的“龟鹤图”雅趣天成,给人无限遐想。正抽出新绿的紫荆盆景,在半空里伸出青枝绿叶,花蕾数点,另有觅食的仙鹤、跳跃的猿猴及梅兰竹菊四君子、金陵十二钗等,都让观者回味无穷。

[创作工序]

6道工序追求“自然美”

就在记者观赏作品时,胡文波在一旁仔细端详着一块小树根,记者上前询问时,他才回过神来。“这块木料放了好几年了,一直没舍得动手,不时过来看看能不能雕出新意来,就怕把好料浪费了。”胡文波说,根雕创作是一项劳心的活儿,一件作品从选材、构思、制作,直到命名,一般需要一年多,有时耗上个两三年时间也是常有的事。他解释,木雕和根艺最大区别在于木雕是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完全丧失了原来的样子,而根艺则追求雕刻的痕迹越少越好,要尽量保持它的原生状态,所以每次在雕琢前,他都需要花大量时间追求象形取意。

“根艺制作方法说起来也简单,关键是一开始水煮去皮,温度一定要保持在100度左右,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经过这样处理的树根才不会断裂。”胡文波说,在制作工艺上,一根原始根材,还要经过截取、雕刻、打磨抛光、后期处理及喷漆,才能变成一件根艺作品。

“根艺贵在天然,重在发现,越是具备自然美的东西越有价值。”胡文波告诉记者,根雕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是吸引他创作的源泉,而根雕艺术之妙,在形似与神似之间,不必刻意追求形体上的酷似,要给人留下一个品味的空间。

[选材故事]

五莲山上险些坠落

“过百木而不遇,相千根亦难一得,要找到一根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高的根材并非易事。”胡文波说,做根艺,材料是第一位,通常树根都是以“丑”为美。而“丑”树根在平原上是找不到的,必须到山上去寻找,生长在石峰中的树根最“丑”且自然状态千奇百怪,最适合做成根艺作品。选材是根艺的第一步,其用材必须选择榆树、檀树、枣树、黄杨,这些树木的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根材造型的选择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类型,这些根材在自然界中极为难得。

胡文波闲暇时,会在采石场和矿山附近寻找根材。每次出行,不管走到哪里,总会十分留意遇到的各种树根,每次能背七八十斤树根回来。只要一看到树根,他脑子里就会想这段树根适合雕刻成什么,而每次找到一件理想的根材都会让他格外开心。这20多年里,胡文波为寻找树根,足迹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的300多座大山。山路又窄又陡,遇到险情也是司空见惯,有一次,他在五莲山的山谷壁上发现一块造型奇特的枯根材,很是开心,急忙爬过去挖,不料一只脚踩空,差点坠入山谷,腿脚都被擦得鲜血淋漓,但他还是忍着疼痛,继续挖掘。

做好“减法”最重要

“更多的时候,我是在做一名发现者。”胡文波说,一般人眼中毫无价值的枯树根到了他这里,可能就是无价之宝,根艺成为他与大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他在雕刻时,最注意使用减法,一件作品精简到不能再减的程度才算成功。

有一回,胡文波从山上弄回来一段荆木树根,冥思苦想之后灵光闪现:那分明是一只扶着树枝的猿猴,猿猴翘着尾巴,头部正向远方张望,远方似有一群猿猴在玩耍。经过精雕细琢,一尊形神兼备的《猿猴》根雕成功了。

胡文波说,根艺作品“七分自然,三分人为”,要顺乎自然,顺势取意。构思一件作品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树根自然之美。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地利用树根的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自然形态,彰显其天然特点和神韵。在此基础上,再因材施艺,进行必要的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加工,将一切人为艺术再创造的痕迹藏于不露之中,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平时如果有灵感我立马就创作,但如果思路模糊,是绝不会动手的。”胡文波说,《梅兰竹菊》是用了两年时间酝酿,这件作品前年在国内根艺大奖赛中获得了金奖。

作品多次获得大奖

“我搞根艺,家人一开始也不支持,说我是不务正业,后来很多人都来欣赏我的作品,妻子再也没有反对过。”胡文波说,迷上根艺后,他把家里的储物室改造成工作室,每天下班都拿出两三个小时研究树根。刚开始的时候,妻子嫌占地方,就吵他:“又不能卖钱,整天瞎折腾啥?”但看着胡文波的痴迷劲,妻子也渐渐改变了看法。

24年里,胡文波巧手打磨,制作了上千件根艺作品,一些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现在他的大型根艺作品价值都在万元以上。随着水平的提高,胡文波成为中国根艺美术协会会员、青岛根石艺术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展出,他的 《孔雀开屏》《猿猴》《仕女》等作品获得了一系列大奖。“我从根艺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也让我的生活丰富起来。”胡文波说,今年他打算出资设一间根艺展览室,向人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新闻推荐

刘慧丽被提名文明市民,刘慧丽被提名文明市民

“看了《青岛早报》关于胶州女孩刘慧丽成为重庆正式实施人体捐献以来的首位捐献成功者的报道,我们决定将刘慧丽提名为本月‘青岛市文明市民\’。”市文明办的韩大军昨天告诉记者,青岛广大市民以自...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枯木残根雕出“宝”,枯木残根雕出“宝”)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