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胶州市民王海燕的父亲患上重病,需要大量血液维持生命,众多好心人纷纷输血,最终挽救了她父亲的生命。为了报答这些好心人的救命之恩,王海燕从1992年开始无偿献血,至今已献血3万多毫升,成为胶州的“献血状元”。昨天,今年51岁的王海燕告诉记者,今后只要身体允许还会一直献下去。
众人救父亲她铭记于心
王海燕告诉记者,1973年她11岁那年,父亲被查出患上骨结核病且病情非常严重,手术后需要大量血液维持生命,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血库可用,她和家人只能向社会求助。
“当时为了救急,医生在医院高音喇叭里喊了几次,很快就有很多好心人赶过来为我父亲献血,那一幕直到现在我都忘记不了。”王海燕说,获知急需用血的消息后,她父亲单位的众多同事赶到医院献血,医院也有很多好心人赶了过来,在这30多人的献血队伍里,有四五个人的血型与父亲的符合。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她父亲最终脱离了危险。从那时起,王海燕下定决心,以后要献血救助他人。
当初托关系去献血
从1982年开始,刚刚20岁的王海燕主动找到医院要无偿献血。“当时国家还没有提倡无偿献血,再加上我身体瘦弱,跑遍了所有医院,结果都不愿接受我献血,最终没能献成。”王海燕说。直到1992年,她托朋友认识了一名医院的外科医生 ,经过劝说,对方好不容易才同意让她献血,后来由医生采血检查合格后直接用于手术,从此她每年都会去献血,就这样持续了5年时间。1997年,听说国家开始大力提倡无偿献血,王海燕立即就去血站登记报名,并领到了献血证,之后便开始定期献血。2010年,她只因病中断过一次献血。这些年她总共献血3万多毫升。
带动全家一起献血
在王海燕的家里,有好几本献血证和一些献血荣誉证书,献血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她的献血记录。“献血证我都换了一个了,那两个证是我丈夫和孩子的。”王海燕说,在她的带动下,从2006年开始,丈夫和孩子也开始无偿献血。
这些年来,王海燕先后多次获得国家以及省市级红十字会的献血贡献奖,她去年还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自己百年以后,遗体将用于医学研究。“当初好心人救了我父亲一命,这个大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我现在身体还可以,今后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献下去,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报答当年的好心人。”王海燕说。
记者 牟成梓 通讯员 刘方亮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早报讯 刚刚出生不到两个月,就被狠心的父母遗弃在医院里。3月19日下午2时许,胶州市民70岁张老汉上周二到胶州人民医院看病,在急诊室走廊椅子上发现一名两个月大的男婴,孩子身边除了一个装有奶粉和奶...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