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工信局深入落实“转调创”要求,牢固树立“企业兴则胶州兴、企业强则胶州强、支持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我自己”的理念,不断转变职能,着力打造“企业之家”服务品牌,争创全国工信系统一流服务团队,推动企业实现了跨越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注册企业达到1.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2家,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用电量突破20亿千瓦时,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1+X公共服务体系
实现政企双向直通
面对全市15000多家企业,为更好服务企业,提高效能,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市工信局按照“小平台、大服务”的理念,提出了构建“1+X”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新模式:“1”指以胶州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载体的市级综合性企业公共服务平台,“X”指以12个镇办、22家行业协会和若干个特色园区及社会专业化服务机构等为主导的专业性、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市级平台将全市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纳入政企双向直通服务系统,镇办、协会等“X平台”将服务范围扩大到上万家企业,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双向直通、覆盖全市的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市级服务平台
建立6+1服务超市
市工信局整合政府和社会服务资源,建立了“6+1”服务超市,为企业提供政务、融资、创新、咨询、信息化、培训管理、市场开拓等7大类服务,近100个服务项目。平台建立以来,开展了联系企业家、联系企业、联系协会,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的“三联三送”活动,编印《涉企政策汇编》、《企业服务指南》、服务卡,办理涉企服务事项2300余件;举办了企业之家大讲堂、企业家沙龙等各类培训班30余期,培训人员7000余人次;成立了青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胶州分平台,推荐办理统贷统还、贷款周转金、融资租赁、担保补助,撬动各类金融机构助企融资50多亿元,为企业争取“专精特新”、技术改造、产业振兴等上级扶持资金超过1.5亿元。
充分注重服务实效
助推企业跨越发展
政策激励出台新举措。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
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意见》、《胶州市百强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实施办法》和若干实施细则,设立了1亿元的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定向招商、两化融合。
创新融合实现新突破。2013年新增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个,总数达到38个;新增青岛市级以上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26个,总数达到130个。有184个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列入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涉及研发费6.5亿元。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个。在全国县市级率先与用友畅捷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千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全市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技改创新、两化融合、品牌建设、产学研合作热潮。
协会发展步上新台阶。在全省县级市率先组建了钢结构、木器家具等22家企业行业协会,涉及企业近1000家,协会数量居江北县级市首位。推动企业由竞争走向竞合,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初步实现了对内行业自律、对外扩张发展的目的。通过协会拉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行业9个,过百亿元的行业1个。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抢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机遇,按照“点上突破、线上拉长、面上铺开”的工作思路,培育百强企业、深化协会运作、推行普惠服务,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大服务格局,争当全国工信系统企业公共服务工作排头兵。
(周志春 栗坤)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