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芹菜丰收在望姜方梅
三年前,宋宇丽打算放弃贸易工作做家乡的芹菜品牌时,这一行的元老、青岛盛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胶州市良河桂花基地董事长赵世国持反对意见,“一个小姑娘家家,坐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做个贸易多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地干什么!”三年后,再看到宋宇丽的鹏宇合作社发展到如此规模时,赵世国说:“这回我真服了!一个小姑娘家,种地种成这样,得吃多少苦。”宋宇丽是个不折不扣的“探险者”,她将胶西宋家村的芹菜送到了多个省市,甚至走出了国门,在周围人眼中,这真是奇迹。
从10亩地到200亩地
芹菜马上就要出了,刚走进胶西宋家村,记者就被一阵阵芹菜香气吸引,这香气十分醉人。走近一看,大片芹菜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今年种芹菜的村民特别多,他们都是我们合作社的农户。”宋宇丽说。
如今,宋宇丽创办的鹏宇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合作社成员154户,基地面积200亩,年产销芹菜1400吨。在基地旁边,宋宇丽盖起了一片加工厂房,用于芹菜的初加工、分包等。回想三年前,创业的艰辛宋宇丽至今难忘,要把庄户人都不“稀罕”的芹菜做成品牌,村里人想都不敢想,宋宇丽好说歹说,答应每亩地补贴500块,才劝服了10户农户加入进了合作社,翻了好几翻的利润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大家都觉得,宋宇丽把芹菜变成了“花儿”。
支持家乡农业,宋家芹菜得到了很多部门和胶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胶西镇计划为宋家芹菜新上十亩地的蔬菜大棚,配备了滴管灌溉设施,支持合作社实施现代种植方式。村里的生产路现在也修起来了,大家骑三轮车、电动车下地都方便了,蔬菜也运得出去,农民都高兴坏了。“这两年种芹菜变化不小,挣钱多了,路也好了,这都是小宋的功劳。”村民王新兰说。
从亩产1万斤到1.6万斤
刚开始收获,宋家村徐秀华就估出了自家芹菜今年的收入,“一亩地1万6千斤,两亩地能挣三万来块吧。”
做农业品牌,就是要让农民增收。为此,宋宇丽想尽了办法。如何能让芹菜增收,她跑到农业部门,请来了专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对合作社成员统一供种,统一施肥,并给每亩芹菜都建立了生产档案。在规范、条理的管理下,农民种地更简单了,而且收成有了不小的提高。
以前的种子都是农民家里自己留,虽然芹菜口味比较好,但上市晚,而且产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听说胶西镇与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显达成了合作联系,宋宇丽马上找人牵线,请来张显教授为宋家芹菜出谋划策。看了宋家村这片地的土质,张显感觉十分有信心,他立马带宋家芹菜种子回去进行改良培育,改良后的宋家芹菜不仅保留了原先的口味,而且比以前要早上市一个多月,大大延长了销售期,对增加市场占有率很有优势。“我们的芹菜从现在就开始出,部分再放到地窖里窖存一下,这样基本就能卖到过年了。”宋宇丽说。
从农贸市场到国际市场
以前村里种芹菜的农户少,收的芹菜,大家要么送到丁家庄蔬菜市场卖,要么就被即墨来的四轮车拉到农贸市场去卖了。如今宋家芹菜一下子产出了1400吨,怎么卖成了问题?
“我不光要卖出去,还要卖出价值。”宋宇丽说。天生就有销售头脑的她可算是想尽了办法,参加山东省农产品才艺展示、上海农产品交流会、青岛绿色食品博览会、满洲里边贸交易会……听到哪里有推广的机会,宋宇丽都要去试一试。
周边的超市,宋宇丽也一家一家地谈。“我们芹菜的品质这么好,我不相信卖不出去。”常常跑,超市的负责人和宋宇丽基本都成了朋友,经过品尝后,很多商家都对宋家芹菜的品质十分肯定,青岛泽宇超市100多家连锁店、胶州新尚快餐等都和鹏宇合作社达成了合作,胶州利群、利客来等超市也与他们达成了合作意向。别的蔬菜进超市都是散卖,宋宇丽却把芹菜做成了精装品,2斤一袋、每袋10元,这种精装品更上档次。
同时,芹菜冷冻脱水做成的即食芹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前一阵,河南的四位商家慕名找到了宋宇丽,洽谈在河南地区代理即食芹的业务。
在宋宇丽的努力下,生产的芹菜每年销售一空不说,而且都卖上了好价钱,芹菜加工也给宋家村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打工收入,这里的村民怎么也没想到,芹菜能让他们富起来。
“可以成功,可以失败,但不能放弃。”在这样座右铭的鼓励下,宋宇丽的梦想仍在“膨胀”,“下一步我打算做现代化设施园区,还要继续挖掘芹菜的深加工。”她说。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