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机场项目正式获批以来,目前已正式转入具体实施阶段。昨天,青岛政务网发布了青岛新机场工程环境信息第一次公告,公告显示,新机场建设场址位于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前店口村附近。根据整体工作推进情况,初步计划明年开工建设航站区,建设工期约4年。
环评公告显示,青岛新机场工程建设场址位于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前店口村附近,大沽河西岸地区,北侧紧邻胶济客运专线,南侧紧邻胶济铁路。该场址距西南方向的胶州市中心直线距离约11公里,距东南方向的青岛市中心直线距离约40公里。
据悉,该工程的主要内容为,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量30万架次的目标设计。本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东、西两条平行跑道,长度均为3600米,新建4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站坪、货运站等,以及供电、供水、供气、排污、消防等公用设施。项目还将同步建设空管、供油、东航基地、山航基地等配套工程。
环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监测等手段分析评价区域现状环境质量,识别现有主要环境问题和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预测评价项目建设与运营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并针对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减缓措施,使工程建设与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相协调。环评的基本程序为项目立项、委托环评、环评单位前期准备(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正式编制报告书、项目预审、环保部审查、报批。
可起降空客380等大机型
据悉,青岛新机场运行等级为4F,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目前最大机型。航站楼方案于2013年12月确定,“海星”方案成为航站楼最终的方案。目前方案正在进一步深化,深化阶段以“功能齐备、便捷高效”为宗旨,重点突出进出港流程便捷和中转高效,同时结合绿色、智慧、商贸等专项研究进行。方案优化以后,近机位达到71个、安检口距最远登机口650米,在国内同等规模已建成机场中近机位最多、步行距离最短、中转效率最高。
11月24日,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建管局发布青岛新机场工程项目航站区设计资格预审公告,招标范围主要包括航站楼及航站区附属配套设施设计,招标内容包括方案深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现场以及缺陷责任期配合服务等。公告显示,新机场项目占地约15.56平方公里,航站楼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4F,建设2条3600米长的远距跑道,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需要。
高快速路网规划图发布
在新机场综合交通方面,明确了“四横五纵”公路网衔接、铁路下穿机场设站等方案,规划建设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于一体的“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
记者了解到,市交通委近日发布了新机场高快速路网规划图,初步规划了“四横五纵”高快速路网集疏运系统。“四横”主要是青银高速、G204改线升级、正阳路、环湾高速;“五纵”是沈海高速、机场西快速路、机场快速路、滨河路快速路、双元路。在公路方面,新机场计划改造升级青银高速、204国道、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五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此外,规划建设的济青高铁将从下方穿过新机场并设机场站,新建自胶州北站经机场至红岛站的铁路交通走廊,连接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和已运营的胶济客专,形成新机场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的铁路网络。根据规划,新机场城轨方面,规划建设的主城区M8线、西海岸R9线、蓝色硅谷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心,形成新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记者吴帅
蛟龙号出“远门”
赴西南印度洋进行科学考察 为其史上最远的一次
早报讯 昨日,向阳红09船从江阴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后,赴西南印度洋执行第二、三航段任务。记者了解到,这次是蛟龙号第一次赴西南印度洋热液区进行科学考察,也是蛟龙号航次史上距离最远、航渡时间最长的一次,将应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天气和海况条件。
据悉,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共分三个航段,今年6月至8月在西北太平洋开展了第一航段的调查任务。向阳红09船已于11月20日驶离青岛,11月25日从江阴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后赴西南印度洋执行第二、三航段任务,2015年3月返回国内,历时4个月。蛟龙号计划下潜20次(含2个机动潜次),这次将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区开展下潜任务,主要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热液微生物生命过程及基因资源潜力研究,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义务,开展深海科学研究。 (记者 吴帅)
新闻推荐
早报讯 昨天,记者从胶州市水利局获悉,针对辖区一些河道年久失修的现状,他们决定开展中小河道治理项目工程,目前首批墨水河、洋河、周阳河和碧沟河这四条部分河段已经开工。据悉,河道治理将按20年一遇...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