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本土地经营权证,俺再也不为缺少资金犯愁了。”近日,铺集镇高家庄村种植大户宋建春,用合作社1200亩土地的经营权获得了银行400万元授信,摆脱了“手头紧张”的尴尬。
像宋建春一样,去年我市很多农民切身感受到土地的巨大潜力,这得益于我市创新完善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2014年,我市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创新完善了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农村土地经营权等资本要素可进入交易中心交易,未能成功交易的土地可存入土地银行,由政府托底接收,唤醒了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资本。
如何破解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不愿转、不敢转、周期短、增效难的问题?关键是建立规范有序、开放竞争的有形市场,(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
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发布流转交易信息200余条,已完成土地流转:65宗,林权交易11宗,实物资产55宗,合同交易金额5983万元,实现村级增收703万元。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流转交易的,村民只需参与申请和合同签订两个环节,剩余的申请信息汇总上传、资料审核、信息发布等,均由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交易过程全部免费。
在制度设计时,用政府托底的办法,实现了制度链条闭环。过去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承包权和经营权是农民的,现在通过交易,把经营权与承包权分离出来,经营权便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这样承包权是稳定的,经营权是流动的。当出现不良抵押物时,银行可以通过交易中心再次进行交易,交易不出去,由土地银行托底接收。银行的损失,则由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分担其中的90%。同时,对于一些小地块、偏远地块,很难流转出去,由土地银行直接收贮。土地银行损失,则由市财政设立的500万元风险补偿金,给予补贴。这样可以通过‘零存整贷\’的形式,把一些小地块变为大地块,更好地激发和释放土地潜力。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为农村资产增值的平台,据介绍,以往,不想种地的村民大都转给本村的人。双方一商量,价格差不多就行了。如今,有了交易中心,不但交易有保证,转包价格也上来了。里岔镇孙秀英有口粮田1.84亩,原先以500元/亩的价格租给别人耕种。去年将流转信息挂到网上后,以800元的价格与种粮大户梁玉芳达成流转意向。“价格合适,还有政府发的鉴证书,心里就有底。”孙秀英说。
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就是要推动农村产权要素依法有序流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民产权利益,为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市农业局局长杜润生说。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制度设计,适时增加交易品种,为各种农村生产要素流动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交易模板。(任献文 李正家)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