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方梅版式:李佳陶E-mail?jjzthree@163.com电话:82288660李成金是里岔镇胡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但凡听说过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因为他赡养的老人李泽是他已经改嫁他人的继母,而且这一养就是十四年。
继母李泽一生特别坎坷,她共结过三次婚,李成金的父亲李均祥是老人的第二任丈夫。1958年,李均祥在洋河镇河西郭村粮所工作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刚离婚不久的李泽。当时的李均祥已经步入中年,和前妻生的四个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李成金才5岁。和李泽结婚后,李均祥辞掉了粮所的工作,回到老家胡家村,靠种地挣工分维持生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有点好吃的,李泽从来都留给丈夫和孩子,自己舍不得吃一点,而年龄最小的李成金最受宠爱。
1990年李均祥因病去世了。当时,四个孩子都已成家,年近六旬的李泽就想再找个伴。两年之后,李泽再次改嫁,离开了李家。
2000年,李泽改嫁的老伴去世,69岁的李泽一下子失去了依靠,她无儿无女,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连吃住都是问题。李成金夫妇没有犹豫,立马到城里将继母李泽接回了胡家村的家里照顾。
面对继子李金成的孝心,李泽心里十分矛盾,一则,李金成是她的继子,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二则,她在七年前早已改嫁他人,如今这般境遇再回去不是给孩子添麻烦吗。但李成金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犹豫,他说:“继母曾对我有养育之恩,她都这么大年纪了,我不养她谁养她,别人怎么说不重要,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每天一早,李成金会早早起床,为母亲洗脸、梳头,做早餐。虽然自己也已经是一位61岁的老人,可是对于他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照顾好自己年迈的继母。去年腊月下了一场大雪,83岁的继母出门时不慎摔倒伤了骨头,从那时起,老人就再没下过炕,自此,李成金对他的照顾比从前更加细致。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他每天早晚都守在养母身边,端屎端尿,从来没有嫌弃过。为了让继母不寂寞,他一有空就和她谈心、说笑话。晚上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李成金和老人睡在一起,夜里老人一有动静,他就赶紧起来看看有什么需要,继母伤后的这一个多月以来,因为半夜要不时的起床,他睡觉都是穿着衣服睡的。
其实,李成金本身的生活也并不是很理想,5年前,妻子因癌症去世,为了给妻子治病,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即便是这样,李成金还是想尽办法让老人生活得更好一些。
冬天怕老人冷,李成金还专门在炕头边加装了土暖气。老人摔断了腿没法下炕,李成金就给继母买上手机,使她在不便时能随时找到自己。老人爱听茂腔和京剧,李成金就给她买上能听京剧的MP3,不仅能听戏还能看戏,在白天没人陪伴她的时候也不会太寂寞。
一说到继子和孙辈的孝顺,李泽老人的眼里就泛起了眼泪。她觉得,继子跟自己没有血缘和法律上的母子关系,即使不养老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可是李成金却让自己衣食无忧、安享晚年,实在难得。
对于赡养改嫁继母的这件事,李成金没有用过多的话去解释和包装,他认为,虽然自己的父亲去世了,但是对继母曾对自己也有养育之恩,因此,只要她还在,就应该养。
李成金的做法给很多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人和那些让父母不顺心的人做出了表率。在农村,更注重养儿防老的观念,李泽这辈子没能生育孩子,这是她难以弥补的一大遗憾,但幸运的是,她的继子知道感恩,让老人在晚年有了依靠,并在起伏跌宕的生活中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
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李成金用行动诠释了他对孝道的理解,也给子孙后代,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我们常说孝顺,何为“孝”,满足衣食吃住的物质条件为孝;何为“顺”,常回家看看让老人心情愉悦不给老人添堵为顺。躬身自省,我们更应该像李成金那样,用实际的行动去践行孝道。
(金雪霏刘清)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