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姜方梅
少海小学始建于2002年,其前身是营海办事处周家村小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村小。近几年来,少海小学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落实“少存壮志 海纳百川”的校训精神,树立“向管理要质量,谋特色树品牌,靠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现已成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现代化学校、青岛市首批海洋教育课题实验学校、青岛市首批“海洋教育特色学校”、胶州市学生最喜欢的学校。
2014年12月29日,记者来到少海小学,一进校园,就被国旗下孩子们的才艺展示所吸引。三年级二班的孙亚馨表演的民族舞和三年级1班的徐静表演的唱歌很受同学们喜欢,他们成为这一期“校园之星”的强力竞争选手。
博才——
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孙亚馨的妈妈高英告诉记者,以前孩子性格腼腆,不爱说话,可自从来到少海小学,变得活泼了,经常和家里人讲学校里发生的事,自信心也足了,还学了舞蹈等才艺。孙亚馨的变化得益于学校开展的特色主题活动。
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少海小学着力打造“海文化”运作平台,一方面,通过举办“海之韵”艺术节、“海之声”诵读节,组织少海采风、少海写生等实践活动,开展少海秧歌、海洋版画等海洋特色浓郁的艺术活动,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爱海护海的意识。另一方面,开设了舞蹈、足球、写作、书法等多类社团课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既让孩子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又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
博学——
让孩子拥有海一样渊博的知识
依托濒海优势,少海小学积极推进“亲海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我们把海洋包容博纳、热情奔涌等意象特征嫁接进学校精神,使海洋精神成为学校向上的力量和前进的风帆。”该校校长戴红霞介绍说。
学校还承担了青岛市“十二五”重点课题《海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以“亲海”为核心,构造“一条轴,三亮点,六展区,七条线”的特色文化;建设了海洋实践探究室、“海韵乡风”展室、“海晶星”德育活动室、“亲海壁”“海洋长廊”“海星大道”等一系列“海味”文化;因地制宜,深掘乡土资源,编制了《海韵乡风》校本教材,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海韵乡风展室”“海洋实践探究室”,加深学生对海洋文化的认识。
在海洋文化的影响下,全校师生形成了主动学习、争当一流的氛围,在各项考评中名列前茅。该校还在教学楼走廊开设了开放式阅览室,孩子们可以在课间随时看书,也可以将书本借回家阅读。
博爱——
让孩子们做道德的模范
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结合“亲海栖居”的魅力校园主题,少海小学创新思路,开展了“海晶星”德育教育活动,创建了以“海晶星”评选为轴线的德育模式,培养学生高尚品德。
该校以“小海星”为载体,倡导每一位师生都是一枚“海星”,每一枚“海星”都是海的化身。做一枚亮晶晶的小海星,就是要成为海化的人,成为具有海洋精神的使者。同时,学校从行为习惯、文明礼貌、遵纪守信等方面入手,明确“海晶星”评价标准,大队部开展各种形式的“争星”活动,定期评选出“班级星”“学校星”“少海星”,在全校进行宣传。学校还建立了一所“海晶星超市”,设计了“海晶星”卡,用四种海洋生物分别代表不同的闪光指数。学生凭借优秀的表现可以获得老师奖励的“海晶星”卡,积累到一定指数,就可以到“海晶星超市”兑换喜欢的学习用品或书籍,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在道德教育的浓厚氛围中,学生们都学会了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学生薛某查出患有肾病综合症,孩子们就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了出来,有个叫王铄的学生甚至把几年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给她治病,孩子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让我们这些大人也很是感动。”副校长马菁华说起此事显得非常激动。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