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得实惠、让群众都满意”一直是洋河镇党委、政府衡量工作的标尺,为还上民生事业发展的“欠账”,去年以来,该镇搭建服务型党建网、365便民服务大厅、“民情观察员”制度三个平台,汇聚智力、便“力”和人力,打造立体服务网,做好“大服务”。
智力 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我村有村民询问困难群众如何办理低保。”服务型党建网手机终端一显示诉求,洋河镇365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其宾立即认领,整个过程还不到1分钟。原来,该镇河西郭村网格员陈宝安了解到部分村民对办理低保有疑问,上报到了党建网。工作人员立即到该村实地了解情况,向村民详细介绍办理低保的相关政策、流程以及需要的材料。“坐在家里问题就解决了,还有工作人员打电话回访哩,服务真是好。”村民们对于问题的处理结果十分满意。
据了解,洋河镇将全镇128.7平方公里辖区内的村庄、企业等划分为584个基础网格,实现了党组织网格的无缝隙、全覆盖,每个网格配有一名网格员负责上报各类诉求。
“群众提出诉求后,镇365民生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然后转发相关责任单位予以办理,群众可在网上对办理结果作出评价。”王其宾介绍,服务型党建网的运行拓展了民生诉求通道,网格员登录该门户网站或其手机终端,拨打镇365民生服务中心电话,均可随时随地提报各类社情民意信息和民生需求诉求。
服务型党建网为网格化社会服务治理体系建设搭建起一个重要平台,截至2月10日,洋河镇服务型党建网接收各类诉求事件866件,已办结820件,46件正在办理中。
便力 进一扇门办多件事
说起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用“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如何将便民服务触角传递到“神经末梢”,从而理顺“千根线”,穿进“一根针”,织起一张“网”?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
去年7月,洋河镇启用365便民服务大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本来寻思得跑好几个地方,搭上一上午工夫儿,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赵家庄的杨大叔到365便民服务大厅办理医保,本来担心手续繁琐,一大早就来了,可是没想到不用半个钟头就“妥妥地”办好了。
以前洋河镇没有服务大厅,村民办事儿往往要跑好几个办公室,找好几个人,时间长、手续繁琐,没有要紧事儿谁都不愿意来找这个“麻烦”。365便民服务大厅的启用,赢得群众“点赞”叫好。
“我们365便民服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既简化办事流程,又提高了办事效率,从前群众办一件事找几个人,现在是办几件事找一个人。”王其宾介绍。
让镇内群众同享优质服务是洋河镇的致力追求。2001年洋河区划调整后,行政中心转移到北部,南部的工业园区、村庄缺少服务配套,老百姓盖章、看病要到17公里外的镇驻地,极为不便。为改变南部群众“办事难”的现状,去年新建3000平方米的河西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到时将解决南部41个村庄群众的办事难、看病难问题。
人力 民情观察员搭建干群互动桥
“临洋村的一座桥该修了,村民反映过多次都没有得到解决。”冷家村管区“民情观察员”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向洋河镇政府报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原来,这座桥的情况村民已经反映过,镇政府已经将修桥列入工作计划,只是因为天气原因,没有及时开工。了解到群众对于通桥的迫切需求,镇政府投入人力、财力,终于在春节前完成修缮工作。
去年该镇党委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民情观察员”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打造党委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汇聚民智、改善民生的“直通车”,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民情观察员\’来自群众,从群众的视角看问题,更能摸准群众的想法,”洋河镇党委副书记赵钦华介绍,“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所收集和反馈的民情,最能体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洋河镇首批聘请的12名“民情观察员”,分别来自机关、企业、教育、卫生等领域,在群众中有一定基础和威信,既“接地气”又“通天线”。(尹哲 周筠)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