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岛名师探讨教育心得冷爱霞/讲述 王炳慧/整理
2013年9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冷爱霞收拾行囊来到了位于胶西镇的第十九中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活。她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及贴近教师生活的教育讲座,给老师们带来了崭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如今,冷爱霞已成为青岛市首批60名中小学名师中的一员,也成为青岛市首批30个名师工作室中唯一的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在这样一个崭新且更加专业的平台上,冷老师正携手同样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同仁,通过举行教育公益讲堂、开展名师联家乡活动等多种途径,传播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帮扶农村或薄弱学校发展。她期待能以绵薄之力,缩小教师教学水平差异,拓展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天地。
讲述人:
冷爱霞,胶州市第七中学教科室主任,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语文教育教学名师,国家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躬耕于杏坛24载,当选为首届青岛市名师培养工程人选,首批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醉心教育 铸就人生无悔青春
24年前,我怀揣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梦想,踏上了挚爱的教育路。
快乐地学习。16年的班主任工作、20余年的教科研探索中,读书学习唱响了我青春的主旋律。自入职至今,我先后完成了全国高教自学和山师大夜大两个本科段的学习,通过了曲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忙碌的读书学习与思考研究,使我的教育生活充实而美好。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终生学习的理念,使我保持了恒久的学习力。
幸福地研究。针对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特别是在作文写作中无所适从的状况,我及时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与语文组老师们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强调作文写作中的自主、真实和创新,鼓励和培养学生有个性地进行写作。通过不断地积累与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渐渐喜欢上语文,并且特别喜欢写作。我撰写的《个性化写作:“8环节”教学策略刍议》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当代教育科学》上,同时,我以《杏坛情结》为主题,积累的十余本个人教育教学专辑,也使我的教学更加厚实且充满乐趣。
目前,我正准备出版《个性化写作:让生命放歌》一书,我乐意跟同仁分享教育教学成果,让更多的师生受惠,这将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倾心支教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我的工作简历中,曾经这样填写:西祝村中学、第七中学。两年的支教生活,丰富了我的教育经历,表格中又多了一栏:第十九中学。
亲切的体验。实习在胶西,分配在胶西,支教依然在胶西。20年后的今天,农村教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园里,高大的教学楼取代了一排排小平房,宽阔的塑胶跑道代替了泥土操场;教室里,电子白板代替了原来的水泥黑板,洁白的墙壁不再会掉泥坯。熟悉的老同事,让我感到亲切;先进的硬件设施,让我感到惊讶!有人问我,你是为了评职称才来的吧?我微笑作答:2008年,我工作18年时已评上了高级教师职称。他们不解。职称评选固然重要,但晋级了,意味着可以付出得轻松而没有压力。换个环境,倾心付出,也许会体验到生命的另一种价值。
真挚的情感。支教第一年,我被安排担任九年级三班的语文课老师。我跟学生讲述自己与胶西的不解之缘,顷刻拉近了与他们心灵的距离。不少男生,曾经不喜欢语文,而经过一年熏陶,他们竟也爱上了写作。目前,我负责七年级的语文课教学,面对学生单纯可爱的脸庞,每一天我都浸润在爱的氛围里。课堂是从大声说话开始的,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品质、情感与学法。平安夜前夕,一个女孩子送我一个彩纸包装的苹果,并附有清晰美丽的字:“冷老师,最近我的语文进步很大,这都要感谢您对我的关爱和帮助。您要注意休息,不要经常熬夜哦!明晚是平安夜,提前送上我真挚的祝福:祝您平安夜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笑口常开!”读着这样的心声,我幸福涌动。
倾心的分享。在繁忙的支教工作中,我近乎固执地坚持“课比天高”,除了圆满完成每周十几节课的规定课程,我还举办《教师生命价值的思考》《做名师,做明白之师》《个性化写作教学研究》等讲座、为毕业班学生举行《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讲座,出示全市名师写作教学开放课《选材与立意》《震颤总在细微中》、名师联家乡写作课《写实事,抒真情》等,以多年积累的优秀片段串起课堂,给师生搭建起个性化写作教学研究的平台。
我支教的毕业班级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中考时21人考上普通高中,这是八个班级中人数最多的。支教班级的学生不仅学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重要的这些孩子学会了自主学习,甚至不少学生开始规划起自己的未来。还有那些和我一起工作的老师,也在我的带动下,寻找到了新的标尺。
搭建平台 彰显名师独特魅力
近年来,我有幸参加国内外的一些教育考察与研讨活动,视野更加开阔,透过信息化教学,我和学生在心灵的舞台上展望世界。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感觉自己有责任为农村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有幸当选。为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首批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30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经过选拔,正式启动。在岛城报名的72位省特级教师中,最终我有幸入选。工作室工作周期为3年,每个工作室由1名主持人、5至8名成员组成。工作周期内,享受市教育局每年为各工作室提供的5万元专项经费。我深知,这不仅仅是荣誉,而且是机遇和责任。自12月24日青岛市教育局举行了授牌仪式以来,我制订工作计划,筹划活动方案,各项工作已走上轨道。
快乐工作。元旦前一天,我和几位工作室成员,前往崂山区第四中学,参加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活动暨青岛市公开课活动。崂山区教研员郑老师在总结发言时幽默地说: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可以命名为“321活动”,即3个省特级教师、两个名师工作室、一群人。解释之后,大家粲然:崂山四中的省特级教师林诗红带领崂山区名师工作室和我带领的青岛市工作室(成员中城阳实验中学姜老师为省特级教师)参加了当天的研讨会。在青岛市教研员邹欣老师的指导下,活动开展地卓有成效。
2015年,我们计划以个性化语文教学为研究内容,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开展一系列辐射带动活动。这必将使成员在聘任期得到更大进步,这也必将带领更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教育心声。十八岁是美丽的,而人生旅程中最绚丽的一页却应该在生命的四十岁时翻开。不要说四十岁有多么遥远,二十年其实是弹指一挥间。虚度今日,等待你的将是无尽的悔恨和遗憾。追寻先贤成才路,浩瀚人间,我们定会发现,四十岁的辉煌,都来自于十八岁的志向,二十年的血汗。
感谢振华中学成就了今天的我,感谢这个崭新的时代,为我提供了奉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教育路就在脚下,只要步履大地,心就踏实。曾经,我的教育格言是:读名著,做名师;今天,我将它诠释为:读名著,做名师,做明白之师,这个座右铭折射出教育科研带给我生命价值的又一次质变!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