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霞正在给婆婆梳头。(资料图)文/图半岛记者刘静通讯员郭蕾
家住胶州市洋河镇小王邑村的周兆霞,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说她普通可她其实又不普通,多年悉心照料公婆和大伯三位老人、教育儿子考上大学的感人事迹,在村里传为佳话,成为街坊四邻的榜样。
多年悉心伺候瘫痪婆婆
周兆霞和丈夫管祥勇结婚多年,夫妻俩平时在村里干点收废品的小生意,日子过得虽不怎么富裕,但也十分平淡知足。
2011年,周兆霞70多岁的婆婆张仕珍因为小脑萎缩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解决。得知婆婆生病,周兆霞主动跟丈夫商量,说自己要留在家里照顾婆婆的日常起居,她相信婆婆一定还会再站起来的。
五年多以来,周兆霞风雨无阻地一次又一次陪婆婆到医院做治疗、复查,从来没有半句怨言,有的只是嘘寒问暖,呵护关心。每天天还没亮,周兆霞就起来忙活,先给年迈的公公和外出干活的丈夫做完早饭,估摸着婆婆差不多睡醒了,她再去伺候婆婆洗脸穿衣、喂水喂饭,天天如此。周兆霞常说,自己累点不要紧,只要老人能快点好起来,有个幸福健康的晚年比什么都强。张仕珍老人卧床这么些年,从来没有得过褥疮,这无疑得益于儿媳妇的悉心照料。每到天气好的时候,周兆霞就用轮椅推着婆婆到大街上溜达,晒晒太阳,找领居唠唠家常。张仕珍老人逢人就笑嘻嘻地说,“自己老了老了,还真有福,这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
孝顺丈夫的大伯似亲爹
丈夫管祥勇有个83岁的大伯叫管振文,管振文一辈子没结婚,自己一个人生活在村里,生活上多有不便。有一次,上了年纪的管振文在家感冒生病,没什么胃口,连着一两天都没怎么吃东西,身体十分虚弱。周兆霞得知情况后,赶忙给管振文做了可口的饭菜送过去,并伺候他打针吃药,直至老人恢复健康。
从那时起,周兆霞就时不时地去照顾管振文,送点好饭菜,帮着他收拾收拾屋子,打扫打扫卫生,给他洗洗衣服。逢年过节的时候,周兆霞就把管振文接到自己家。给公公婆婆做新衣服的时候,总忘不了也给管振文做上件新衣服,让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管振文常说,他虽然膝下没有儿女,但周兆霞就像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照顾他,他心里既感动又知足。孝顺丈夫的大伯似亲爹,周兆霞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最感人的亲情。
再难也要供孩子读大学
周兆霞平日里起早贪黑照顾三位老人,农忙时还要去地里干活,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丈夫管祥勇走街串户收废品挣来的钱。在这样贫困的家庭条件下,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孩子的教育,时常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周兆霞和丈夫言传身教,儿子从小就懂事孝顺,热情助人。她经常说,她和丈夫吃多少累都不要紧,只希望儿子能好好念书,将来能有出息,考上大学。2015年高考结束,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被重庆的一所大学录取,周兆霞和丈夫都十分欣慰,觉得日子更加有盼头。周兆霞,一个平凡朴实善良的庄户人,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一颗温暖的爱心,向人们诠释了世间最美的“孝”字。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张欣健为了发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中国当代书法绘画艺术的交流与发展,由胶州市文广新局、青岛国色天香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青岛龙港美术馆承办的中青年名家中国画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