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胶州新闻 > 正文

点燃“五四运动”导火索的安徽人

来源:江淮时报 2018-05-04 11:07   https://www.yybnet.net/

□江志伟/文

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然而,若要论起在此事件中的作用,可能人们所熟知的,还只是蔡元培和北大学生,却忽视了一位重要的人物——点燃了导火索、营救出被捕学生的安徽省黟县宏村人汪大燮。有史学家称汪大燮是 “五四运动的隐身人”,或“五四运动的策划人之一”。

在中国政界资望甚高

汪大燮 (1859—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宏村人。汪大燮少沉稳有智略,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屡试礼部不第,以捐班任内阁中书,升翰林院侍读、户部郎中。后考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以明敏谨慎著称;又经张荫恒保荐,先后任外交部左参议、员外郎、右丞等职。宣统二年(1910年),他任驻日公使。同年六月,向朝廷敬献考察《英国宪政》等书。

民国2年 (1913年)9月,汪大燮回国担任熊希龄内阁教育总长,任内曾提出废除“中医”,在众多人士抗议请愿下,不了了之,并于次年2月辞职。 3月,任平政院院长;5月,任参政院副院长。不久,袁世凯称帝,汪大燮辞去职务,愤然退出参政院。民国5年6月,任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翌年,为遣日特派大使;7月,张勋复辟失败,再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民国7年,徐世昌任大总统,聘任大燮为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民国8年2月,倡议组织“国民外交协会”,即“国际联盟同志会”,并于当年在北京大学召开成立大会,推梁启超为理事长,蔡元培、王王宠惠、熊希龄、张謇等为理事;时值梁启超漫游欧洲,由汪大燮代理理事长。同年,五四运动兴起,他曾与王宠惠、林长民向北京警察厅总部呈请保释被捕青年学生。

初,汪大燮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时,参与审议巴黎和会有关中国外交事件。时欧美各国对德宣战,敦促中国参加,议会坚持不参战。大燮力排众议,决定加入,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民国8年1月,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无理拒绝中国政府要求,决定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北洋政府竟屈服于帝国主义势力,密令中国代表在“合约”上鉴字。大燮获悉后,立即告知北大校长蔡元培,并商讨对策。蔡元培于5月3日晚上召开学生代表会,揭露政府密令,于是群情激愤。 5月4日,北京举行群众集会游行,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就此爆发。

民国10年8月,汪大燮与钱能训、熊希龄、孙宝琦等人,发起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并任理事;次年任外交部华盛顿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民国11年11月,任黎元洪的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因派系难容,于次日通电辞职,经黎元洪总统挽留,应允维持十日为限,签署收回为德国强租和日本强占的胶州湾 (包括青岛)。以后,相继出任全国防灾委员会委员、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故宫博物院董事、平政院院长兼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会长等职。民国17年,张作霖撤兵出关时,与王士珍等组织北平临时治安维持会,维持北平秩序。晚年,他弃政致力于平民教育,创办北京平民大学,自任董事长兼校长;同时还致力于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事业,民国18年1月5日去世,终年71岁。

汪大燮在中国政界,资望甚高,同孙宝琦、钱能训合称 “三老”。编著有《英国宪政丛书》、《分类编辑不平等条约》等。外交路上的高人指点与提携

在汪大燮的漫漫外交之路上,一直都有高人指点与提携,使其最初步入外交路,使其化险复为夷,使其绝处突逢生,使其外交登巅峰。

最先举荐、指点汪大燮踏上外交之路的高人,是他的寄藉同乡叶尔恺。那是光绪十五年之后的事儿,汪大燮中举之后却又屡试礼部不第,寄藉同乡叶尔恺于是挺身而出,依照晚清官场的规则,举荐汪大燮给大学士张之万,遂考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充任“协助清朝堂官处理外交事务文书的官员”章京,由此开始涉足外交事务,初踏外交之路。

保荐汪大燮出任外交部左参议、员外郎、右丞等职的高人,是由捐班出身的地方洋务派官员而跻身卿贰,成为清季才具非凡、肩负重职的朝廷大员,史称“晚清名臣”的张荫恒。这位“晚清名臣”为什么要保荐汪大燮?据史料称:是因为汪大燮的“有胆有识”,深为张荫桓等赏识。所以,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汪大燮升任外务部员外郎;1902年,外务部奏设日本留学生总监督,又派汪大燮充任。

聘任汪大燮为外交总长的高人,是时任国务总理的段祺瑞。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汪大燮被国务总理段祺瑞任命为交通总长。1917年2月,他代替曹汝霖充任赴日专使,代表北洋政府授予日本大正天皇大勋章。回国后不久,汪大燮反对张勋复辟帝制,段祺瑞再任国务总理后,汪大燮出任外交总长,由此登上了其外交舞台的顶峰。

任命汪大燮为国务总理的高人,是时任大总统的黎元洪。 1922年11月29日,大总统黎元洪任命汪大燮出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这个任命是黎元洪使用元首特权自己提出来的。黎元洪为什么要任命汪大燮为国务总理?原因是 “由于汪大燮和各方面都无恩怨,以他扮演过渡内阁最为恰当”。因为汪大燮“不愿陷入直系内争”,所以在完成了“签署收回为德国强租和日本强占的胶州湾(包括青岛)”的任务之后,便毅然辞去了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的职务,改任平政院院长兼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会长。

聘任汪大燮为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的高人,是民国7年时任大总统的徐世昌。 “外交委员会委员长”这个职务,使得汪大燮的外交生涯渐入佳境。一战结束后,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处理战败国和世界和平问题。总统徐世昌于1918年12月中旬设立外交委员会,请汪大燮出山就任委员长,“凡关于和会的各专使来电都由外交部送委员会阅核”。因为这“外交委员会”其实就是当时中国外交决策的最高机构,而身为“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的汪大燮,当然就已经成为总统府外交决策的核心人物了。

与“五四运动”的渊源

1918年12月中旬在北京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汪大燮就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其间,汪大燮参与审议巴黎和会有关中国外交事件。时欧美各国对德宣战,敦促中国参加,议会坚持不参战。大燮力排众议,决定加入,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919年1月,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无理拒绝中国政府要求,决定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北洋政府竟屈服于帝国主义势力,密令中国代表在“合约”上鉴字。于是,英、法、美将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利交由日本继承,并写入和约。中国代表团围绕山东问题的交涉失败,已被逼入签字与否的死胡同。面对困境,汪大燮主张拒签和约,但总理钱能训密电陆征祥签字。汪大燮愤而辞职,并命令结束外交委员会活动。

回到家中的汪大燮,忧国之情未能释怀。他深知以己之力,无法挽回颓局,只有晓之于众,才有出路,急中生智他想到了挚友蔡元培。于是,1919年5月3日夜,汪大燮亲自赶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家,将外交失败和政府密令签字的消息告诉了他,并紧急商讨对策。为什么汪大燮在此紧要关头会想到蔡元培呢?这是因为,于公来说,当年2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国民外交协会”(即“国际联盟同志会”),不但是汪大燮倡议组织的,而且还亲任代理理事长,蔡元培则为理事;于私来说,他们两人之间确实是志同道合、无话不谈的挚友。

蔡元培遂于1919年5月3日当晚九时就召集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向他们通报消息。消息当晚便迅速传遍北京各大专院校,激起了师生反帝爱国的巨大浪潮。群情激愤的北京大学学生们,遂当即决定:将原定于5月7日“国耻日”举行的游行,提前至5月4日举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还我山东”等口号,一场划时代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就这样被汪大燮点燃、爆发了。

对于“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北京学生,汪大燮参与了保释营救。“五四运动”当天晚上,在火烧赵家楼后,有32名示威学生被北京警察厅的警察逮捕,其中有20名是北大学生。 5月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堂商讨对策。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 ”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蔡元培的营救方式,就是通过汪大燮与王宠惠、林长民的出面,向总监呈请保释被捕学生。最后,在汪大燮等名流的保释与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终于在5月7日被保释出狱。

新闻推荐

新机场高速互通立交征迁企业负责人王烈臣——这是胶州的大事 必须全力支持

“机场建设和新机场互通立交建设都是咱胶州的大事,所以当征收公告发布以后,我虽然还在生产,但这是胶州的大事,我必须全力支持。”在新机场互通立交征迁一线,青岛三森工艺品总经理王烈臣说。青...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点燃“五四运动”导火索的安徽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