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薄克国
本报通讯员王羽
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走进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南辛庄村,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南辛庄村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建章立制、立体宣传、典型引领等多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村民逐步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村民素养和乡风文明程度。乡风净、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南辛庄、助推南辛庄村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破旧立新有规章
2008年是南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鲍建上任的第一年。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土生土长的南辛庄人,鲍建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改革村里移风易俗问题。
随着南辛庄村经济的平稳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攀比、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这些落后的旧习俗不仅铺张浪费,而且给村民也增加不小的负担。
鲍建认为,农村婚丧嫁娶最能体现农民的文明进化程度,农村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转变村民的观念,革除旧的陈规陋习,倡树讲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习俗势在必行。
于是,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移风易俗的具体实施意见。研究决定,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村规民约,出台婚事简办、丧殡规定,内容且具人性化,包括办事用车,摆多少桌筵席等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婚丧喜庆事统一标准,把村民福利待遇与移风易俗相挂钩,有效地消除了村民之间的攀比心理,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改正不良思想和陈规陋习,引导带动广大群众自觉遵守。这些村规民约受到了全体村民的积极拥护,并自觉执行。
移风易俗在南辛庄实施的第一年,村里先后有五位老人去世。五位老人的家属主动请来村红白理事会帮助办理丧事,商议出殡时间、程序等事宜,前来祭奠的各位亲戚,在理事会主事人的带领下完成简单的祭奠仪式,没有吹吹打打、没有大摆筵席,没有扯白布破孝,取而代之的是厚养薄葬,节俭办事。这几场丧事的办理,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赢得村民的一致好评。
村民人人上讲堂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南辛庄村通过立体宣传让移风易俗入村民脑入村民心。
南辛庄村通过宣传栏、电子屏、村报、互联网等平台,加大移风易俗宣传频率。在村主要街道设立善行功德榜、墙体彩绘,在村里可用空间设置了“新二十四孝”“国学文化知识长廊”等宣传牌匾,让村民“出门受教育,文明带回家”。
南辛庄村还定期开展“人人上讲堂”活动,利用每周六晚上的时间开展“人人上讲堂”,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上台演讲,通过演讲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内容,让村民得到教育和启发。
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南辛庄村组建各类活动团体,南辛庄村有由26人组成的文化队,利用各种节庆日举行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为创建良好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开辟了一片天地。
每年南辛庄村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文明道德家庭评比表彰,弘扬社会正能量。
对于村里的老年人和家庭困难人员,村里除了为退休老人发放退休费、过节费外,老人过生日,村两委还在他们过生日时,为他们送生日鸡蛋,南辛庄村鼓励村民比着孝敬老人、照顾有困难村民,在全村形成了一种爱老、敬老邻里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榜样引领新村风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倡导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坚决杜绝讲奢华、互相攀比。”“我是一名老教师,我带头响应号召,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
在南辛庄村,党员干部、能人志士、乡贤等人作出承诺,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和倡导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移风易俗的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文明。
南辛庄能人王告华在遏制天价彩礼上身体力行,不仅自觉遵守村里的移风易俗规定,自觉履行了婚事简办标准,而且让彩礼钱变为两口子的创业基金。如今,王告华的儿子王波利用这些彩礼开了一家小店,年收入十几万元。
把彩礼钱转变为创业资本的事情很快在南辛庄村及周边村庄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民都想向王告华学习。如今,在南辛庄村,村民不比彩礼高,而是比谁家孩子有出息;不比婚事场面大,而是比谁家孩子创业项目大,一股文明新风在村里正在逐步形成。
新闻推荐
□记者李媛报道本报青岛讯4月28日,青岛港陆港(胶州)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举行。青岛港陆港(胶州)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成立,是胶州市、青岛港积极响应国家“一...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