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上街里……”,儿歌中的“街里”说的就是青岛的百年老路——中山路。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40年间物换星移,市南区的商业版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的中山路商圈,到后来的香港中路商圈,再到如今新崛起的山东路商圈,市南城区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商户也从老字号加国货变为了潮流新锐国际品牌相结合的多元模式,领跑时尚高端消费。
改革开创中山路鼎盛期
中山路曾是青岛最繁华的地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山路进一步发展为旅游商贸为特点的综合性商业街,共有商业网点千家、企业150家,行业广、老字号多,门类齐全。那时候的中山路商圈东到胶州路、西到火车站、南到栈桥、北到大窑沟。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中山路卖啥都是时髦货。姑娘们想做新衣裳,必得去谦祥益布庄;学生想买文具,必得去老环球文体商店;老爷们想吃点带油水的,万香斋的酱猪肚必得点一份。
在那个时期,位于中山路146号的餐饮老字号春和楼迎来了发展时期,见证了中山路的黄金时代。山东省老字号协会副会长、青岛春和楼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健基告诉记者,春和楼还是全市第一家有迎宾小姐、包间里有卡拉OK的高档饭店。
外资为商业注入新血液
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市南区加快建设现代综合市场的步伐,1989年,来自美国的肯德基餐厅在中山路53号开业。1991年,中山路迎来巨变,青岛市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综合商场华联商厦开业了,它是全市第一个设置了扶梯的商场。
到了1998年,外资力量开始注入中山路,青岛第一百货商店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共同开发的青岛第一百盛有限公司开业了,定位于创新型中高档百货商场,也是当时山东省内拥有国际著名化妆品品牌最多的商场,以及本市经营时尚商品面积最大的商场。
那时的中山路既有国货公司、东方贸易大厦、青岛第一百货商场、第一百盛有限公司等大型商场,又有宏仁堂、瑞蚨祥等老字号商店,可谓寸土寸金。
市政府东迁带来新变化
转眼到了20世纪90年代,市南区东部成为全市实施行政中心战略东移的热点。青岛市委市政府搬离中山路附近老城区,政治中心迁到东部。东迁,让青岛走出了老城区92平方公里的狭小“围城”,开始了新百年的跨越。90年代,改革开放推向高潮,零售行业进入了重新洗牌的时代,市南商圈也从西部聚集慢慢变成东部崛起。
1996年,青岛第一家外资商业零售企业佳世客东部购物中心奠基开工。那时东部除了新市政府大楼外没几座高楼,佳世客选址在此,看中的就是政府东迁释放的红利。1998年佳世客正式开业纳客。
次年,由法国家乐福开办的青岛家乐福名达店开业,这是青岛市引进的首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在了市南区香港中路21号。从1996到2000年,随着重量级的商场争相入驻,香港中路商圈迅速崛起,实现了商圈自西向东转移的过程,确立了在岛城的“龙头”地位。
商圈扩张提升消费体验
2008年后,位于澳门路86号的百丽广场及澳门路117号的海信广场的开业,使香港中路商圈的档次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海信广场,打造了青岛本土第一个高级百货店,吸引爱马仕、卡地亚、路易·威登等世界顶级品牌落户岛城。
2002年、2003年,市南区将总部经济纳入楼宇经济范畴重点加以推进,区内商务活跃带动了服务业日益繁荣。招引国际知名商业品牌总部企业高端服务业企业和世界500强、全球行业排名100强企业分支机构及国内外金融、软件、旅游商贸、文化创意等产业总部落户市南,奠定了总部经济的发展基础。可以说,市南区东部商圈的地域优势,岛城任何一个商圈都无法比拟。
此后,动辄1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的兴起,强壮了市南商业的筋骨。随着海航万邦购物中心、华润万象城以及中铁青岛中心相继开业,香港中路商圈的版图再次扩大。
2015年4月30日开业的万象城造,开业仅4天,客流量破60万人次,车流量超4万辆次,营业额突破5000万,创下青岛商业纪录。
市南商业的业态、商业的深度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业内人士分析,如今商场的竞争是购物体验的竞争,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当下,需要通过提升消费体验来留住顾客,体验式购物已经成为所有商业中心共同的发展方向。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的青岛市志愿者广场暖意融融,11月份广场主题活动——“暖冬行动”在这里举行。活动现场,爱心市民与志愿者共同参...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