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即墨新闻 > 正文

柳腔茂腔,柳腔茂腔

来源:青岛早报 2010-09-12 08:35   https://www.yybnet.net/

昨天,由山东省文化厅、青岛市文广新局主办,青岛市艺术研究所承办的柳、茂腔艺术保护与发展研讨会暨《柳、茂腔传统剧目集》赠书仪式在青岛建银大酒店举行,中国戏曲学院傅谨、中国艺术研究院刘祯、著名作家莫言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传承人张梅香等出席并发言,探讨茂腔、柳腔的传承与发展——一个严肃的问题得到共识:原生态的地方戏曲即使没有市场也需要保护和传承,因为它们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柳、茂腔传统剧目集》扩容传统剧目数量 原生态地方戏曲即使没有市场也要保护传承

流动舞台唱起来

□采访人物:张梅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代表性传承人)

“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沿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这是民间对流行于胶东一带的地方戏曲茂腔的赞誉。茂腔被誉为“胶东之花”,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通俗易懂,尤以女腔发达,给人以悲凉哀怨之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代表性传承人张梅香(右图)告诉记者,即使在现在,茂腔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能引起妇女们的共鸣,“我们当地对茂腔有个俗称叫‘拴老婆撅子戏\’,只要茂腔唱起来,男女老幼就都走不动了。”

然而,张梅香承认,虽然在胶州、高密、胶南、诸城等地,茂腔戏迷遍布,“很多人还是喜欢听有名的唱,得有好演员、好剧本和好的舞台。但现在名角太少了。”她说,茂腔的首代传承人曾金凤老师退出舞台后,与她同龄的茂腔表演者也已经退休,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们每天演出,“年轻的继承者跟我们相比,有生存的压力,有经济收入的制约。从艺术上来讲,有几个年轻人很有前途,不过,他们还需要时间的磨练,欠缺火候。”

值得高兴的是,茂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剧团演员们似乎看到了复兴的曙光,演出更加积极起来。“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政府投资了40多万元为我们剧团购置了专业流动演出舞台,还配备了设施齐全的演出车辆,不怕风吹雨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我想,茂腔这一古老艺术总会焕发出新的光彩。”张梅香说。

政府出资育苗子

□采访人物:袁玲(即墨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腔代表性传承人)

即墨戏剧家协会主席、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柳腔的代表性传承人袁玲也表示,最近两年,喜欢柳腔的人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我经常在演出的时

候看到很多年轻人,我对柳

腔的发展充满信心。”因

为送20个由即墨市财政

出资学习柳腔的学生去

烟台艺术学校报道,袁玲缺席了这次研讨会。

今年5月,经即墨市政府批准,即墨市文化局从中小学六至八年级学生中选拔爱好戏曲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柳腔的传承积极储备人才。学生们进入烟台艺术学校的即墨柳腔专业班学习,除了全日制教学的必修文化课程,还上唱腔、乐理、基本功等专业课程,由袁玲等专业人士任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将由即墨市财政统一负担。学习期满合格的学员全部录用到即墨市柳腔剧团工作。

无独有偶,青岛茂腔剧团今年也进行了第三次“招兵买马”,由政府出钱,经过考试选拔了20名学习茂腔和20名学习胶州秧歌的学生,在职业中专进行三年培训、学习,毕业后将进入剧团实习、就业,成为茂腔剧团的新鲜血液。

茂腔影响无处不在

□采访人物:莫言(著名作家)

在国家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举措后,各地开始了抢救被列为“非遗”名录的地方戏。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列入“非遗”名录的地方戏曲、文化活动等大多没有市场,那我们抢救的意义何在呢?著名作家莫言(下图)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现在没有市场不等于将来没有市场。另外,即使没有市场也要保护。”

在莫言看来,地方戏曲的黄金时期早已过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等于我们要把这些地方戏曲全部舍弃。“像唐诗宋词,为什么能代代流传?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是文学家们长期创作的结晶,凝聚了一代代人的智慧。在道德风纪日下的社会,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像柳腔、茂腔这样的原生态民间艺术,既是语言艺术,也是民间智慧,耗费了许多民间艺人的终生心血,必须传承下去。”

莫言认为,“文化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就像我,从小耳濡目染,茂腔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即使不像《檀香刑》那样直接在小说里写茂腔,我的作品也处处都有茂腔艺术的影响。”

三代人薪火相传

□采访人物:迟涛(青岛市艺术研究所所长)

据青岛市艺术研究所所长迟涛介绍,为使柳腔、茂腔这两个青岛地区的传统艺术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地发展,青岛市艺术研究所采取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对现存的百余部茂腔、柳腔传统剧目剧本进行挖掘整理,出版了这套上下两辑的《柳、茂腔传统剧目集》,并筹备召开了柳、茂腔艺术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虽然我们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整理校订工作,但这次课题的顺利完成凝结了几代文艺工作者的心血,所以我们说它是‘历经六十载、凝情三代人\’。”迟涛介绍,在翻阅整理上世纪50年代的手稿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上面写着 “安丘老艺人李荣贵口述”等字样,可以想见当年整理者的艰辛。“正是有他们深入农村基层、走访老艺人,历时数载,对唱词、唱腔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才得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柳腔、茂腔以原生态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青岛市艺术研究所曾承担上世纪50年代与70年代两次对柳腔、茂腔的挖掘整理工作,此次出版的 《柳、茂腔传统剧目集》就是在前辈挖掘整理的一百余出剧目中去芜存菁,在保留柳、茂腔代表剧目“四大京、八大记”外,将一些没有整理出版过的剧目做了认真的整理和筛选,以期更大地丰富两腔传统剧目的数量。

新闻推荐

12部电话帮你核实普查员身份,12部电话帮你核实普查员身份

早报讯 针对人口普查试点时发现的问题,昨天,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发布消息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11月1日正式入户登记,在正式登记前1个多月还将入户清查摸底,预计将在本周起入户摸...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柳腔茂腔,柳腔茂腔)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