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即墨市民蓝先生在收拾老屋时,意外发现一本发黄的破册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奇怪的毛笔字和符号。6月25日上午,即墨市博物馆的几名专家仔细翻看后确定,这是清宣统年间一家大型商号留下的老账本,里面看不懂的文字和符号都是当时记账的“密码”。
“前几天拆迁时,在老屋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这本册子。”6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即墨城西蓝先生家里看到,这本册子大小和现代杂志差不多,由于存放的时间已久,整个册子的纸张已经发黄。记者看到,册子有 10厘米厚,皮上除了“宣统 6年开账”能看懂外,其它的文字和符号都看不明白。
25日上午,记者拿着蓝先生的这本册子来到即墨市博物馆,从事多年文物史志工作的即墨市文化局迟副局长和博物馆张馆长等专家。在翻阅了这本册子后,确定这是宣统年间即墨一家大型商号的老账本,记载着从宣统6年(1906年到1914年)间共8年的账本。
专家解释说,从账本上的文字看,当时的记账先生书法有一定功底,里面的符号可能是当时记账时,商家为了防止泄密而用的一种“密码”。这本老账本为研究即墨清代时期经济发展和记账方式提供了很高的实物证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小麦丰收了,烟台牟平区一户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一场意外的车祸,让孙老汉惹上纠纷,还要贴上近万元的赔偿。牟平龙泉镇官道村孙老汉家里的3亩小麦喜获丰收。收割小麦后,直接倒在村边的公...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