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李珑通讯员王春堂摄影报道
本报讯昨天,牟平区龙泉镇埠前村的杜彩荣老人迎来了她110岁生日。老人现在行动自如,除了眼睛花了,耳朵有些背,身体状况非常好。
杜彩荣的老伴已过世多年,她一直和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二儿子曲广武照顾了老人45年,他觉得母亲有三个特点非常突出,一是非常勤劳,二是心态好,三是一辈子没生过病。
100岁以前,杜彩荣还坚持干活。因为小脚买不到鞋,100岁那年,她还给自己纳了一双鞋。老人没出嫁时,在家里是当男劳力用的。每年过年,父亲给家里的孩子买新衣服,总是让她第一个挑,因为她是家里干活最多的闺女。嫁过门以后,丈夫曾是石匠,外出给人凿石磨,一天能挣9斤苞米,全家人的口粮就够了。为了让丈夫有时间出去务工,家里的农活都是杜彩荣一个人包了。1958年修水库,她作为整劳力在工地上驮石条,看得村里的男人们都佩服。长年的重体力劳动,却让她的身体非常好。除了8年前不慎摔断了腿,连个感冒发烧都不曾有过。
直到上世纪70年代,老人才不上山干活了。90多岁时,她还能坐在小院里帮着孙子剥苞米、摘花生。
全家人都觉得杜彩荣老人心态好、脾气好。和二媳妇一起住了45年,两人从未红过一次脸。老人爱笑,直到现在耳朵有些背了,眼睛也花了,还喜欢拉着重孙子的漂亮女朋友拉家常,聊过去的事。她还会替重孙子说好话,劝姑娘早早嫁过来。
大孙子媳妇杨术波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老人的大儿子活着时是村里的支书。那时,谁家闹离婚是要大队批准的。杜彩荣就经常教育儿子,不能随便批准离婚,她迈着小脚去别人家里做工作,调解矛盾,能把怒气冲冲的两口子一气儿说得脸通红,向她保证也不离婚了。
二媳妇曲承芹觉得老人的饮食没什么特别,跟他们吃的区别不大。要说有啥特点,就是小米粥一直没断过,零食也不是一般的能吃。每天早饭,老人都是一碗小米粥加一个鸡蛋。老人还喜欢吃包子饺子面条,主食方面爱吃米饭,不吃馒头,因为觉得“噎得难受”。
老人最显著的特征是吃零食。儿媳妇告诉记者,老人从早上起来嘴基本不闲着,从饼干、糖果到各种点心水果,几乎是不间断地吃。只是老人早已全换成了假牙,所以吃得很慢。家里儿孙们都喜欢给老人买零食,啥好吃买啥,老人却从没吃胖过。
新闻推荐
晨报讯(实习生赵璇)近日,长岛县毛主席像章陈列馆馆长姜斌以及夫人王媛来到长岛县第一实验学校为孩子们捐赠了价值两万多元250套《“喜迎十八大红色文化年”集...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