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淄川区金毫相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除了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瓜果蔬菜格外吸引人们眼球外,分布在道路两侧的一个个水泥池也形成了一道风景线。“这是用来储存和稀释沼液的,大小不等的池子建了90多处。3000多亩的园区全部使用沼液、沼渣做肥料,不但省了化肥、农药,而且种出来的瓜果蔬菜口感好、吃着放心。”日前,这里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金毫相农业园区已发展成为集富硒瓜果蔬菜种植、禽畜养殖、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冷藏和加工等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年创产值3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金毫相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只是一个缩影。”淄川区农业局局长孙传国对记者说:“2012年,我们经过积极争取,我区被确定为全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区,项目实施以来,在省、市、区领导的支持下,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建设内容,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据介绍,近年来,淄川区以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以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区县。项目总投资902万元,重点实施了两大重点项目建设:在双杨镇法家村建设1000立方米厌氧沼气罐1座,600立方米储气罐1座的大型秸秆沼气工程,年产沼渣有机肥1022吨,沼液2555吨,解决了本村600户居民生活用能问题。二是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龙泉镇、寨里镇、将军路办事处、双杨镇等建设了4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了10立方米强回流沼气池20个、沼液储存池66个(单个容积40立方米),5个300-500立方米和40个20-30立方米的稀释池,铺设田间沼肥输送管网9000米,配备输送水管13500米,安装了田间控制装置、配置沼肥出料车、污水泵等设备,使项目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5%,秸秆综合利用率、“三沼”利用率达95%。亩增效2600元,可增收91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项目建设成效,全面提升我区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建设水平,努力把这个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和惠民工程,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保持我区在全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更好地致富一方百姓。”采访即将结束时,孙传国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