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聪 刘靖 关雪垠 张兴国 李栋 王伟
国庆长假期间,不少人或与亲友团聚,或外出旅游,充分享受这一美好的休闲时光。但在一个个团聚家庭的背后,却是坚守岗位的“假期保障者”辛苦忙碌的身影。他们放弃了本应有的休息日,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这种方式向祖国生日献礼。
汲学军:没歇过国庆节
“从1999年国庆节改为7天长假开始,每个十一我都在车上过的。”10月1日上午,汲学军边开车边对记者说。
55岁的汲学军是45路公交车司机,国庆当天,清晨4点30分,他就开始了工作,检查车况、加气,来不及吃饭的他买上几个包子趁着加气间隙塞到嘴里,吃完仅喝了一小口水润润嗓子。“跑个来回要两个小时,总不能中途放下一车乘客自己去上厕所。”汲学军说,平时一天出车6趟左右,估计国庆期间每天可能要多一趟,中午时间紧,只能吃方便面。“虽然累点,但干劲十足,我们有了专门的休息室,有热水、空调、桌椅,累了困了能眯一会。”汲学军笑呵呵地说。
“谁让我是公交司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接受它的特殊性。”当谈及14个国庆从未休息时,汲学军平和地说。怀揣这份淡定与从容,被多次评为二星级驾驶员的汲学军又启动了车辆,带着一车乘客驶向他们的目的地。
路琮琮:为“上帝”解说很幸福
10月7日,记者来到周村古商城,见到了导游路琮琮。“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村古商城。周村素有‘旱码头\’、‘金周村\’的美誉,是乾隆皇帝御封的天下第一村……”此时,她正忙着向第二拨游客介绍古商城。游景点、谈历史、讲典故,一天里路琮琮就这样不停地讲解着、微笑着、引导着。虽然声音有些嘶哑,但是从她温婉的笑容里我们体会到的是满满的工作热情。
“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越到假期就越忙。平时一天也就接待一两拨游客,这几天就涨到了四拨左右。”送走游客,路琮琮一边拿出金嗓子含片一边笑着向记者说,“说话多,就是嗓子不舒服。”
当问及国庆节不休息的感受时,刚才还满脸微笑的路琮琮低下了头:“有假期的时候,我也能好好陪陪爸妈……”片刻无语,时间凝滞,记者想要安慰却无言以对。忽然,路琮琮抹抹眼角,又爽朗地向记者说:“我这也是在宣传咱周村,让更多的人了解周村的历史文化。啥也不说,值!”
李明志:守着水果摊过节
10月1日早上7点,记者赶早来到航东生活区,水果摊老板李明志已经开张了。摊位显然被精心收拾过,周围地面打扫干净并撒了水,苹果、石榴、香蕉、葡萄各种时令水果鲜灵灵水汪汪整齐摆放,看着就让人觉得喜庆。
“卖水果这活是越过节越忙,国庆一放假,城里人不是走亲访友就是闲下来享受生活的,大家都愿意买点水果,生意还不错。”李明志边摆弄着水果边跟记者说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李老家在济阳农村,膝下有两个孩子。就在采访的过程中,有位骑电瓶车的青年过来挑了几个苹果,成交价格是11.6元,老李只收了11元。“这不过节嘛,咱也多少搞点促销,时间长了就成了回头客。”说起自己的生意经,老李颇有些得意。
“其实大过节的,我们也想歇两天。家里租房子,孩子上学都需要钱,舍不得这买卖。”老李对记者说,“生意嘛,肯定有好有坏,平均一天也能净挣个100多块。平时省着点花,每年能给家里攒点,也不少了。”
毕叶峰:为安全“站好岗”
10月4日,记者在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找到了正在工作中的驻厂安监员毕叶峰。
记者问他这个节日怎么过。“我自从从事这个工作开始,遇到节假日,作为安监员,都会很忙。”毕叶峰说。“这是监控,得时时看着点。”毕叶峰说,平时一天要进入厂区检查四次,一次就要1个半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还要实时监控,“时值国庆,更要注意安全,这一天都在走和看中度过了。”巡查至少4次、检查8项票证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企业危化品装卸车环节操作……假期中的一天,也和往常一样忙碌。
虽然国庆上班不能陪亲人,但是一想到安全问题,身为安监员的他顿时就心情平静。毕叶峰只是全区安监员的一个缩影,“习惯了,过节更得负起责任,别人放假松懈的时候我们不能松懈,更得站好这安全岗。”毕叶峰最后说道。
郭宁:顾客满意是最高褒奖
10月3日上午10点,记者在金三元馨都大酒店见到郭宁时,她正和其他服务员一起在二楼婚宴大厅布置餐具。作为金三元馨都大酒店前厅经理,郭宁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个忙碌的假期,当别人在“十一”长假期间放松心情休闲娱乐之际,她却要承担比平时更大的工作量和更长的工作时间。“餐饮行业就是这个特点,今年10月1号到6号我们酒店都有婚宴,比平时更忙。”郭宁对记者说,“再加上我们新上的早餐也很受顾客欢迎,一些准备工作更要提前进行。”据介绍,每天早晨一上班,郭宁都要召集所有服务人员召开班前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安排当天的任务,然后就要在酒店四处巡视,发现不合标准之处立即予以纠正。遇到婚宴寿宴等场合,郭宁还要临时充当“服务员”,和大家一起摆台、传菜、打扫卫生。尤其是每天晚上下班时,她要等到所有服务员打扫完毕,并确认水、电、煤气等都关闭后才能离开,个中辛苦不言而喻。
“但是每当看到顾客满意的笑容,听到他们对我们菜品和服务质量的肯定评价时,我们就会觉得这一切辛苦都值了。”郭宁笑着说。
彭延孝:喜看秋收乐开怀
国庆,正值一年丰收时。走进王村镇彭家村,满载着金黄色玉米的小货车,在田间往返奔波;辛勤劳作的农民们,边工作边享受着这场丰收的视觉盛宴。
“今年雨水多,棒子受了点灾,产量都一般,但是咱这棒子在村里拔尖了,亩产千把斤问题不大。”国庆节当天,记者在村北的宫家园农田里见到了正在卸车的彭延孝,他打开了话匣子,“咱这30多亩玉米地估计能打3万来斤粮食,比估计的要好得多。”记者看到,在农田边上,几个铁丝网做成的粮屯盛满了玉米,此景记者只在电视上的东北农场见过。“玉米太多,没地方晾,就自制了粮屯,如今这家家户户的地少了,粮屯也就不多见了。”说罢,彭延孝站在车斗里擦了把汗,脸上挂着喜滋滋的笑。
不远处的地里,联合收割机驶过,玉米被送到传输带上,自动传输进机械箱内……“延孝,过来看看,这秸秆子打得不够碎啊?”地头上的乡亲喊着。彭延孝跳下车,放下铁锨,快步走向地头。背上,衣服早已湿透。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