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靖
7月10日上午,王村镇西铺村村头,杨先柳正在自家新建的骨料厂里忙活。全封闭的车间和料棚,新安装的除尘设备,硬化的水泥地面,让人根本无法想象,这里4个月前还是一片露天生产、粉尘漫天的场景。
“以前只要是这个骨料厂一开工,用不了一会,周围的树就变成红的了,叶子上面全是灰,俺们洗的衣服都不敢往院子里晾,那动静就更甭提了,吵得头都疼。”回忆起曾经的种种不便,西铺村村民毕俊英仍然“心有余悸”,而她的话也道出了王村镇广大群众的心声。由于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廉、产品利润可观,王村镇辖区内散布着大大小小150家骨料粉碎企业,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作坊式的“家庭工厂”。在毫无任何遮挡和蓬盖的露天生产环境中,球磨机研磨石料产生大量粉尘,用遮天蔽日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其间更夹杂着刺耳的噪音,令人难以忍受,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一切改变始于今年年初。为完成市、区下达的限期治理任务,改善王村镇环境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3月4日,周村环保分局与王村镇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对骨料耐材企业环保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次日,周村环保分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进驻王村镇,与镇政府并肩作战推进治理行动,一场除尘降噪、净化大气的攻坚战役就此打响。
西铺村正是这场战役的突破口。由于王村镇中心小学地处该村,而仅在学校周边就有多达16家骨料粉碎企业,近1300名师生长期以来深受其害,治理形势刻不容缓。工作组经过仔细甄别,确定这些企业中有7家为关停取缔对象。随后,他们对相关企业负责人做了反复大量的思想工作,宣讲环保形势及此次治理行动的重大意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彻底打消了企业负责人“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以实际行动积极配合治理工作。最终,这7家企业全部断电并拆除了动力设备,剩余9家具备治理能力的企业也都实施了停产治理,进行场地道路硬化、厂房料棚建设、除尘设备安装等,王村镇中心小学周边粉尘污染问题明显改观,骨料耐材企业环保综合治理工作首战告捷。
“口子”一开,治理行动势如破竹。工作组趁热打铁,总结经验,关停与督导双管齐下,逐村推开治理工作。为了让企业更好地明确治理要求,他们制订了包含6大项17小项的《验收评分表》,详细列明了密闭车间生产、有效除尘设施、物料密闭存放等各环节的验收内容及对应分值,如此人性化的措施也赢得了企业负责人的理解和支持。尹月红所经营的周村永宝耐火材料经营部是此次治理行动中首个验收合格的骨料粉碎企业,治理过程中,尹月红先后投入近40万元对车间仓库、生产设备、场地路面等进行了改造。“刚开始肯定有点心疼,但最后还是想通了,毕竟这是为后代造福的好事。”尹月红坦言,“以前我们工人干活的时候都得戴防尘面具,现在粉尘几乎没有了,噪音也小多了。”将原有露天骨料厂推倒重建的杨先柳也对记者说:“虽然改造厂房和设备花了不少钱,但现在确实干净了不少,工人们干活也更方便了,这钱花得值。”
截至7月初,在王村镇需要治理的150家骨料粉碎企业中,有68家已达到标准通过验收,22家正在停产治理等待验收,其余60家已被关停。据初步统计,此次行动已投入环保治理资金近4000万元。同时,以金璞公司为中心的大型集中煤气站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过程中,建成后将通过管道向王村镇各燃煤企业输送清洁煤气,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减少90%以上,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污染等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届时,王村镇将真正甩掉大气污染严重的“黑帽子”,全镇环境空气质量将实现质的改变,生态周村建设也将迈上新的台阶。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