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兴国
现如今,走在周村的大街小巷,“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周村”、“双创连着你我他,美化城市靠大家”等关于“双创”工作的横幅、标语随处可见,创城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街道两侧、居民小区等处都张贴了宣传标语、宣传画,报纸、电视、网络乃至沿街商铺LED电子屏都滚动刊登、播放着“双创”公益广告,全区洋溢着浓厚的创城氛围,“双创”正成为大家工作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
自10月10日全区“双创”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动员会议召开一个月来,全区上下一心,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开发区小房村,随地丢弃的垃圾没了踪影;北郊镇东坞村,杂草丛生的绿化带被修整一新;丝绸路街道市南社区,胡乱张贴的小广告被粉刷清除;大街街道太乙门市场,混乱无序的占道经营被规劝整齐……这一系列的改变得益于城市、乡村的同步部署,得益于部门联手发力,得益于“双创”长效机制、创新载体不断完善。
在“双创”工作中,一场以清理“三大堆”和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为主题的农村垃圾集中整治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周村地税分局地税风华志愿服务队11名队员拿起扫帚、铁锹,对南郊镇南陈村的3条村级主路进行了清扫,他们还带来了3万元帮扶资金,用于为南陈村硬化路面。在王村镇东阳夕村,挂包单位配备的崭新的垃圾箱已安放到位,村民们说,镇上会安排保洁人员定期维护,解决村民生活垃圾乱倒乱放的问题,让村庄变得整洁靓丽起来。
在城市社区,这样的变化也在上演着。永安街街道结合辖区内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和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对各村居范围内的乱搭乱建进行了集中拆除,对摸排出的30余处建筑垃圾建立台账,污水没了,煤池子拆了,杂草拔了,路好走了,群众参与“双创”的积极性更高了。周末走进青年路街道航东社区,到处都能看见正在忙于“双创”的机关干部。他们有的在用铁刷子清理墙壁上的小广告,有的在清扫落叶,有的在耐心规劝路边的占道经营者。经过努力,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果皮纸屑、白色垃圾不见了,马路摆摊、占道经营没有了,乱扔乱倒、乱贴乱挂的行为消失了……
据了解,一个月来,各镇办、部门单位围绕“双创”工作目标,与各村、社区相互配合,采取出人、出力、出车、出资、出谋划等多项举措,帮助村居克难攻坚,联手“双创”,各项指标内容稳步推进,“双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区人文环境和城市品位实现双提升,“双创”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与此同时,为使创建成果持续惠及群众,我区各镇办部门单位还积极探索如何“让文明之花常开、让文明硕果永存”,坚持一手抓“双创”达标,一手抓长效机制建设。
当前,全区“双创”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机关、学校、企业、市民都已经行动起来,很多人放弃了周末,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双创”工作中来。因为“双创”对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城市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城市是个大家庭,每一位市民都是这个家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以主人翁的态度去爱护它、维护它。市民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是“双创”工作的主力军,同样也是“双创”成果的受益者。在干部下基层、行政效能提速、农村结对帮扶等活动中,百姓感受到的是不断转变的干部作风;在集中整治环境卫生、专项治理等行动中,百姓得到的是靓丽优美的居住环境;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社会福利中心、医院门诊、旅游景区的建设过程中,百姓享受到的是现代化的便捷公共服务;在四德工程、道德讲堂、志愿服务、义工行动中,百姓感受到的是城市家园的温暖和市民高尚的文明素质……身边的点点滴滴改变,每一位市民都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它的发生,在变化中体验这座城市的文明。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