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后的王辛路今年以来,王村镇按照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统一部署,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坚持因村制宜,多措并举,在全镇掀起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热潮,镇、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截至目前,在已有2处垃圾中转站、147名保洁员(村119名)及配备260个密闭式垃圾箱、6辆勾臂车、30个垃圾桶的基础上,今年,镇、村又累计投入630万元,为各村保洁员配备三轮车120辆;清理“三大堆”、建筑垃圾等存量垃圾13.8万立方米,规范57处加油站、维修厂,拆除乱搭乱建82处,清理乱摆乱放占用公路共535处,新增道路绿化面积1.28万平方米;20个进行了村内道路绿化,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19个村开始进行村内道路硬化,其中:已有4个村完成了道路硬化,硬化面积2.4万平方米;订购了200L垃圾桶240个、小垃圾桶1.7万个,近期发放到村和户下。
全面动员部署
营造良好氛围
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逢会必讲、逢事必提,全面动员部署,营造良好氛围。4月24日召开全镇环卫一体化工作部署会议,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层层落实责任。注重载体结合。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与生态文明乡村“五化”工程、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乡村连片治理工作结合,与群众满意度治理工作相结合,并开展了在城乡环一体化工作中跟踪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活动,动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同时,注重加强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推动工作开展。加强宣传。印发城乡环卫一体化明白纸1.3万份发放到户,大力宣传动员,组织部分村居到临淄敬仲镇等地参观学习,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捡拾白色污染”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坚持因村制宜,打好“三大战役”。把全镇41个村划分为巩固、提升、攻坚三类,因村制宜,制定不同的措施,打好巩固、提升、攻坚“三大战役”,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取得实效。对杨古、沈古、陈家等21个村,采取加强督查、保洁管理等措,巩固环卫一体化建设成果。对双沟、和家、平楼等12个需进行提升的村,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加大垃圾清理清运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村庄面貌和形象。对西铺、东铺、北河东等8个重点、难点村,由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成立八个工作组,集中1个月时间开展垃圾清理、清运工作,彻底改善村庄环境。
理顺管理机制
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化
保障资金投入。制定激励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激发各村积极性,今年镇财政已累计投入385万元用于环卫一体化建设,其中:基础设施建设257万元,专项整治85万元;发放1-4月份保洁员工资43万元。加强督查考核。把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村居千分制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考核体系,建立联席会议、调度督查、监督考核、激励奖惩等制度。采取明查、指定检查和暗访的形式,对保洁工作进行考核,将检查结果与村干部、保洁员工资收入挂钩。创新环卫工作机制。在村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公布保洁员职责、保洁范围、工作时间,并由村民监督,大大提高了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保洁队伍的稳定性。
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
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继续增配环卫设施,加强环卫设施更新维护。为了确保环卫成效,镇上新增密闭式垃圾箱50个,勾臂车1辆。开展道路硬化工作。计划6月份,完成投资120万元的前坡—朱首湾村长1700米的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硬化面积8500平方米;完成国、省道29个平交路口的硬化工作,硬化面积3600平方米,目前,已整体完工19个,硬化面积2400平方米。10月份,完成30个村、16.3万平方米的道路、小街巷硬化工程,同时,做好村内硬化道路两侧的绿化工作。
做好失管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做好各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失管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治上,集中人力物力,全面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在失管小区探索实行物业管理模式,使失管小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按照“管严、管细、管长”要求,创新城镇管理办法,建立完善村民卫生公约,将维护环境卫生变做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规范,开展“环境卫生示范户”评比活动,彰先策后,示范引领。完善保洁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包片、专人管护、考核评比“三位一体”式的环境卫生维护机制,探索实行保洁员工资绩效发放、群众评议制度,进一步激发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注重加强跟踪问效、过程监督,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坚持防止反弹行为,保持镇、村面貌干净整洁、亮丽有序的良好形象。
□张丽娟 丁海亮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