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伟
4月25日,市民刘女士来到国地税联合办税大厅,拿表格、填表、领证……10分钟不到,就拿到了税务登记证。看到两部门加盖的鲜红印章,刘女士高兴地说:“一个办税厅把两边的事都办了,不用国地税两头跑、排两次队,这样的服务真心不错。”
近日,我区首个国地税联合办税平台在市民之家“落户”并投入使用,告别“单打独斗”,整合行政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开启联合办税模式,为纳税人建造起了办税服务“连心桥”,实现国税、地税、纳税人三方共赢。
开启一站式服务新模式 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
今年,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简化办税流程,降低纳税成本,提高办税质量,减少税款流失,促进税收征管工作高效运转,国地税开始联合办理税务业务,以集成式服务破解纳税人办税难题。
“方便纳税人是我们开展联合办税的初衷。”区财政局预算科科长张玉清表示,联合办税开启一站式服务新模式是国、地税合作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目前,我区搭建起了一个统一规范、功能齐全的联合办税服务大厅,国地税相关工作人员迁入大厅合署办公,将来还将在王村镇建立联合办税服务大厅,让纳税人方便就近办理。”
纳税人的“方便”何至于此。国地税还建立了“一窗两机两系统”的模式,采取国税地税部门人员对桌办公,同时受理国地税业务,各类业务一窗办结的方式,整合政务服务纳税平台和布局、涉税业务和办税流程。记者在联合办税 窗口看到,每名工作人员同时操作两台主机,通过一键切换就能实时进入国地税任何一家的征管系统,实现了两家的业务“一窗通办” ,效率大大提升。“目前,整合国税地税部门现有纳税服务窗口,设置综合服务区和发票管理区两个区域。”周村地税分局蒋方宇告诉记者,联合办税将国、地税各项办税业务全部纳入互派窗口,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彻底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多头找”的烦恼。
信息统一平台
联合解围“营改增”
深化国地税合作,彼此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弥足重要。“现在,这里的工作人员用口令就能进入对方的信息系统,一查便知。”区国税局王岩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联合办税下的信息高度聚合,是不可能办到的。不仅如此,所有工作人员都进行了岗前培训,熟悉国税地税部门业务,实现了每一个窗口都能办理国地税业务,优化办税流程。同时,以信息共享为基础,通过实行前台人员一岗双责,对国地税税款及相关规费等同步征收,堵塞漏征漏管,大幅降低体制性税收流失。
我区国地税部门整合信息、联合执法,搭建起了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涵盖了税务登记、纳税申请、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信息, 实现了双方数据信息共享,加快了信息流转速度。
国地税联合办税,让“营改增”实施起来格外顺畅。我区约有2500户纳税人要从地税部门移交至国税部门管理。现在,国地税窗口服务深度融合,有效化解了“营改增”给国税部门带来的业务压力 。“相关信息转移到国税,方便快捷不说,由于办税是两家联合,‘营改增\’实际上还是‘自家人办自家的事\’,而且对彼此管辖的企业都很了解,又能充分共享地税部门‘营改增\’前的管理经验和数据信息,工作起来顺畅而高效。”王岩介绍说。
全面堵塞征管漏洞
为稳增长“保驾护航”
从“单打独斗”,到“共管共通”,无论是国税还是地税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感受到了联合办税带来的征管好处。两家共同在一个大厅办公,不但能够做到征收信息的无缝传递,而且减少税源流失,有效地堵塞了征管漏洞,为增加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
“例如,纳税人在国税缴完增值税后,还要到地税缴其他税种,容易形成漏征、漏管。”蒋方宇说。方便纳税人是国地税联合办税最直观的表现,联合办税对于堵塞征管漏洞、减少税收流失也具有深远意义。实行联合办税,资源的共享和纳税人纳税业务内部流转模式,使国地税征管信息实现无缝传递。“通过窗口人员受理纳税申报时的人工审核,审查纳税人申报的国税地税部门关联税种税基是否相同,堵塞税款征收漏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管哪里出现漏缴都能及时发现,从根本上堵住漏洞。
平台是基础,国地税以整合办税服务为平台,开展更深层次的业务合作,逐步形成“服务互补、数据互补、管理互补”的联合办税新格局,做好“办税过程1+1=2、征纳成本1+1<2、管理服务1+1>2”三个算术题,努力实现“提质、减负、增效、和谐、遵从” 的工作目标,铺设了一条便民办税的“高速路 ”,为稳增长“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