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即墨新闻 > 正文

那时那人,那路那事 ——追溯青岛啤酒里的故事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8-08-07 06:41   https://www.yybnet.net/

半岛记者张文艳

8月,是青岛的“黄金”旅游季节,金黄色的沙滩,麦芽香的啤酒,吸引着外地游客的到来。关于青岛啤酒的过往,我们已经多次追溯。本期,我们继续回到百年前,从一个日耳曼商人的传奇故事开始,讲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酒的缘分;漫步登州路,探源啤酒的文脉;再从1971年前的胶片广告中,探究百姓与啤酒从陌生到密切的接受过程;最后,赠送知识点,了解啤酒花,这种神奇的青岛大花具有特殊的魅力。

一个商人

一条老路

奥古特的啤酒船队

“只有用珍典酵母酿出的啤酒,才能彰显饮者的传奇身份”,这是塞尔维亚皇家酿酒师流传下来的一句俗语,而这句话与一个传奇人物有关。

1903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奥古特来到中国的海滨城市青岛,这里水质纯净清冽,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酿制上乘啤酒的绝佳圣地。

奥古特与青岛的缘分开启于1903年。这一年,“日耳曼人奥古特带领商船队,和德国优秀的酿酒师和上乘的德国啤酒原料在中国的青岛登岸,也就是青岛啤酒的第一任酿酒师。后来,青岛啤酒出品的奥古特系列,即以第一任酿酒大师奥古特命名”,青岛啤酒博物馆副馆长姜卫女士说。

其实,青岛有啤酒出现的时间更早。“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为了安抚军心,满足德国人长期的生活需求,德国随船运来了啤酒,甚至连酿造啤酒的设备都一起运来”。

生活在以白酒和老酒为主要酒水的东方国度,这些德国军人自是难以适应,加上背井离乡,从身体到心情都在接受着重重的打击。啤酒的出现,说是稳定,毋宁说是在麻醉军心。“在青岛啤酒博物馆A馆的百年起点厅里,有两张德国士兵的生活照片:一张是在照相馆里摆拍,桌子上摆放了青岛啤酒作为装饰;另一张:几名德国水兵打扑克牌,桌子上摆满了青岛啤酒。我还见过一张照片:德国士兵在爬崂山小憩时,每个人手中都拿着青岛啤酒,从以上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人当时对青岛啤酒的喜爱及需求,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与他们相伴”。啤酒、面包和香肠等,成为他们外出的标配食品,由此可见,啤酒在这些德国人心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1897年到1900年期间两三年的时间里,德国人是怎么酿造啤酒的,记载并不多,直到1901年,青岛文史学者王栋先生,在翻译德国教授马维立先生的文章时,发现了有关啤酒的踪迹。这一年,高特弗里德·兰德曼(GottfriedLandmann)和路德维希·凯尔(LudwigKell),在今天的天津路和山西路交口附近,建了一个小型啤酒酿造厂,并附设了餐馆,门口悬挂了企业的标志。兰德曼出钱,凯尔主要出技术,作为酿造师,酒厂针对的顾客,有一种说法是“只供应官府与军人”。然而,“酒厂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它只在1901至1903年这段时间,生产过数量不多的啤酒”,啤酒厂的规模并不大,“不是工业化生产,类似于小作坊的形式”。结果,因为兰德曼和凯尔之间内部矛盾,啤酒厂昙花一现,以关门告终。据称是因为凯尔经营不检点,后来,兰德曼把啤酒厂和餐馆卖给了当时青岛的华商。

“这家啤酒作坊与青岛啤酒的生产没有直接的关联,不过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当时德国人的生活需求而诞生的”,姜卫女士解释称。

时间来到了1903年,也是青岛啤酒的真正起点。

奥古特的到来,恐怕是在青岛的德国人的“救星”,而这也被精明的商人看成是绝佳的商机。“1903年8月15日,由英、德共同出资四十万墨西哥银元建了这家厂,当时的名字叫‘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年生产能力两千吨,今天,这家啤酒厂一天就能生产二千多吨(2017年啤酒厂31万千升/年),现在一天的产量就是当时一年的。”姜卫女士告诉半岛记者,当时的啤酒产量足以供应在青岛的德国人的需求,甚至还对外销售,“当时生产的慕尼黑的黑啤酒和皮尔森风味的黄色啤酒,销往大连、烟台、天津、中国香港等沿海地区”。

青岛啤酒博物馆里展览的德国西门子电机,在1904年生产出第一瓶啤酒。

在1904年10月1日的《青岛新报》本地资讯板块中,刊载了这样一条短消息:青岛日耳曼尼亚啤酒酿造股份公司,将于12月出售它的第一瓶啤酒。这是青岛啤酒在报纸上的大幅广告,甚至还介绍了啤酒的德国酿酒法、原料和类型等。

1906年德国慕尼黑博览会上,青岛啤酒获得了当年的啤酒金奖,除了来自德国的设备,姜卫女士说,来自青岛的一个“秘方”功不可没,“酿造啤酒需要的主要原料是大麦芽、啤酒花、酵母、水,四者缺一不可。当时,大麦芽、啤酒花、酵母都来自于德国,但是需求量最大的水却来自青岛崂山,百年前,没有现代化的水处理工艺,青岛的崂山水经检测是天然的优质酿造用水。所以,在青岛酿出了世界一流的啤酒。百年后的今天,青岛啤酒的水源遵循了更严苛的标准,保证了每一滴水的纯净”。

“在整个德国租借时期,啤酒的主要消费人群是驻军,他们在俱乐部、酒馆、餐馆、旅馆里享用啤酒,就连浴场里,也不乏啤酒供应。”王栋先生告诉半岛记者。水兵俱乐部显然是德国兵们喝啤酒排遣离乡苦闷的最佳场所。就在水兵俱乐部的对面,曾经有一家餐馆自酿啤酒,不过,它出现时,已是日本人侵占青岛时期。

承载百年青啤文脉

登州路,一条古老而有韵味的街道,百年青啤的文脉即发源于此。

探源登州路,得从明朝讲起。

明朝万历年间,青岛河入海口的青岛村开放为海上贸易的青岛口。据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称,青岛村至杨家村有一条崎岖小路,后来这条小道成了驿道,可一直通往即墨县城。清朝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四营兵力移驻胶澳,修筑了四条可通行骡马车的官道,登州路便是其中的一条。德占时期,这条路进行整修,命名为“米勒上尉街”,日占时期将其与东关街(今大学路)合并,称为巽町。当时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以山东省登州府命名,定名为登州路。登州路跨市北、市南两区,南起大学路,向北蜿蜒至松山路,折向东南,向东止于延安二路。登州路被称为九曲八弯,却是旧时通往台东镇的主干道。

在这条主干道上,有着不少学校和文人的踪影。

登州路与松山路路口有座松山医院,它是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牌号为登州路38号,这里曾是日本第三寻常小学,抗战胜利后作为山东大学校舍,后来成为青岛大学医学院校舍。东边是青岛盲童学校,门牌号为登州路44号,这里原为毛奇兵营马厩和饲养人员宿舍。学校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当时称为私立盲童学校。同年9月改为公办,称为市立盲童学校。

上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翻译家、诗人孙大雨先生应梁实秋之邀,在山东大学外文系任教时就住在登州路,“在翻译莎士比亚剧作的方法上,孙大雨与梁实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梁实秋认为应该以散文体翻译,孙大雨认为应该以诗歌体翻译,两人互不相让,不欢而散”,鲁海先生说,不到一年后,孙大雨就离开了青岛。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刚到青岛时也曾短暂在登州路居住过,因为房间太暗,不久就搬到了金口二路。

新闻推荐

无花果丰收,个头比鸡蛋大 即墨区段泊岚镇依托无花果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种植户们正在忙着分拣无花果。半岛记者李春燕通讯员张德林报道本报讯作为青岛市最大的无花果种植和采摘基地,...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那时那人,那路那事 ——追溯青岛啤酒里的故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