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宓家峰通讯员刘红霞
一场小雪过后,淄博迎来了好天气。
在淄博市体校训练场上,田径、击剑、射击、乒乓球、足球等项目队的在训队员正在紧张的冬训备战中。在此前结束的24届省运会上,市体校斩获金牌97枚、银牌54枚、铜牌59枚、总分3701.5分,为淄博代表团取得佳绩作出了新贡献。
市体校校长连涛表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教练员、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是市体校积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利用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训练手段、新的比赛程序、新的战术思路,对参加省运会决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全方位“装备”的结果,更离不开市体育局党组及市直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鼎力帮助,还是体育强市建设,淄博体校在行动的具体实践。
“心理创新”是市体校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也是省运会上斩获佳绩的核心“秘笈”。“心理咨询服务省运团队”作为24届省运会市体校参赛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省运会备战、训练、预赛、决赛的全过程,在全省17市中开创了先河。
据悉,市体校心理咨询师队伍起步于2015年。学校班子着眼于创新教育教学和备战训练手段,决定培养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先后有13名优秀班主任老师主动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课程培训,2人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11人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市体校“心理咨询服务省运”团队的主要职责就是深入运动队,根据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掌握在训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理素质,通过平时个人或团体心理辅导,增强运动员的抗压抗挫能力,提升自信心、意志品质和团队凝聚力,帮助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的训练质量,比赛中正常发挥训练水平,同时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即时性的心理帮助。
心理创新,“贴身融入”是关键
3月28日,市体校心理咨询服务省运保障工作启动会召开,学校领导班子、训练口的各位科长和所有心理咨询师齐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定目标、提要求、定步骤、分组对接,一气呵成。13名心理咨询师迅速进入状态。这一刻起,他们就与各项目队、各运动员打起了交道,融入训练的全过程。
这期间,大家忙前忙后,一丝不苟,确定包项队伍,制定工作进度计划,按照“每周下队,一周一会”布置安排工作,并主动与各项目教练员对接,了解项目特点、队伍情况、重点队员及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都为心理咨询师进队开展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工作中,心理咨询师们心无旁骛、群策群力,集中聚焦队伍、队员问题,定期开会,对收集到的问题汇总归类,集中研究解决办法,应用于实践。咨询师们虽然都是持证上岗,但因为对运动心理不熟悉,对自己能不能做好工作不够自信。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利用个人关系从省体育科研中心拿到《备战十二届全运会运动心理应用手册》,大家复印学习,作为随身指导。部分老师买到或借到大学《运动心理学》课本和这方面书籍,大家一块研讨学习。
咨询师在与教练沟通交流基础上进队了解队员收集资料,汇总主要存在问题。深入训练备战,加深和队员了解,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平时沟通交流,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咨询解决队员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平时交流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外人看似轻松,但咨询师的每句话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目标,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重点队员的个体咨询近百次,应教练员要求到省队为集训队员进行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6次,覆盖队员百余人次。
心理创新,“点明要害”是核心
省运预赛决赛期间,咨询师直接跟队比赛,进行赛前动员,与队员吃住在一起,全程了解队员比赛生活状况,做出最快合理反应。赢了比赛,老师们比队员还激动,输了比赛,她们难过的同时要先想着怎么疏导队员。13名心理咨询师共参加比赛20余项,累积天次超150天。
“通过省运会预、决赛成绩来看,我们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省运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市体校党总支书记陶新军对记者说。
5个月前,省运会第一个决赛项目——帆船帆板比赛在青岛即墨鳌山湾举行。根据工作安排,学校心理咨询师团队走进淄博市帆船帆板队,助力运动健儿摘得2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实现了淄博市帆船帆板项目参加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同时也实现了淄博海上项目的历史性实破!
进队前,心理咨询师团队了解到在本届省运会的预赛当中,淄博市帆船帆板队没有取得一枚金牌,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心理上有压力。他们又向教练员罗震了解了每个队员的训练项目、实力状况及存在问题。接下来,他们和罗教练就有可能拿牌的重点项目及队员共同研究制定了赛前、赛中及赛后的心理干预方案,直指“心理要害”。帆板男甲T293级团体障碍赛由吴骏彬、刘冠宇、曹雯龙三名队员组成,吴骏彬和刘冠宇颇具实力;曹雯龙是三人中的“短板”,对此,他们鼓励曹雯龙避免失误、平稳发挥,努力向前。队员们每次比赛归来,他们都与队员逐一击掌,并鼓掌喝彩,极大提升了三名队员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最终,三名队员不负众望,取得金牌。
帆板男甲T293级个人场地项目上,吴骏彬个人实力强劲,然而在比赛过程中,他面对青岛、烟台、日照等市多名对手的围追堵截和烟台队两次“无端”投诉倍感苦恼,导致竞技状态不佳。看出苗头不对,心理咨询师团队及时“关爱式”疏导,为吴骏彬分析形势,调整心态,做好自己。最终,吴骏彬顶住压力,七轮比赛以5个第一、1个第二的绝对优势提前一轮夺冠!
心理创新,“逆境求生”是良策
时间回到4个月前。在8月26日结束的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女子排球甲组决赛中,淄博代表队以3:2力克东道主青岛队,勇夺桂冠。这一成绩,实现了淄博市女子排球68年来的历史性突破,也成为本届省运会淄博市第一支夺冠的球类集体项目代表队。
女排甲组夺冠的过程可谓险象环生,一波三折。小组赛第一场,女排队员无论从竞技状态到场上比赛作风并不理想,已经身处“逆境”。心理咨询师团队同项目负责人、教练员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做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工作,每场比赛对手的全面分析,队员积极性的调动,可谓全面细致。小组赛淄博女排姑娘们曾以1:3输给了潍坊,四强之战时,淄博队却以3:1胜了潍坊,爆了冷门,为最终夺冠奠定了坚实基础。
“胜利靠什么?上了赛场只有对手,没有不可战胜!靠的是从教练员到队员不服输的心理,靠的是全面贯彻教练员战略意图,胜利靠实力,也靠信心!”赛场观战的市体育局副局长黄雪颂这样评价淄博女排。
心理创新,“时间节点”是方向
10月12日,二十四届省运会开幕式后比赛项目在青岛全面展开。
在田径项目的比拼中,淄博田径管理中心的教练员按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将“心理暗示”根据比赛时间安排好,按既定的不同阶段“实施”:赛前一个小时做什么、半个小时干什么、10分钟前干什么、上场前干什么,比赛中干什么……程序化的“心理刺激”,极大调动了运动员比赛“兴奋性”,让运动员发挥各自最好成绩起到了促进作用。本届省运会上,淄博田径选手斩获颇丰,共计获得了15.5枚金牌,其中,在多个优势项目中包揽了前三名。
本届省运会女篮季军争夺战比赛中,淄博队遭遇了“特殊”的烟台队(队中的李缘是国家队现役,作为主力后卫,刚刚在亚运会上帮助中国队夺得冠军)。李缘在本场比赛中独得28分,7个3分。面对如此现状,现场心理咨询师和带队教练向队员们指出,只要防守好烟台队的李缘,烟台队的得分势头就能遏制,同时也要利用李缘不在场的时间空档期,改变进攻节奏,把淄博队的特点打出来。在这样的“心理指导”下,淄博队尽管输掉了比赛,但是比分并未出现一败涂地的“窘境”。
心理创新,“恪尽职守”是初心
市体校13名心理咨询师都是骨干教师、班主任,其中还有5名科室人员,要同时兼顾教学、学生管理和科室工作,身兼数职,日不暇给。
王英、梁翠萍老师的孩子马上要离开家上大学,但她们先想的是服务比赛;孙晓明、李媛两位老师的对象也都在比赛上,只好把孩子暂时托给他人照看;孙可老师父亲生病治疗,庞秀丽老师家人生病,他们没耽误比赛;侯念忠老师跟队期间曾出现水土不服、皮肤晒伤,但依然坚持到比赛结束才回来;金刚老师带领的小组负责射击、射箭、篮球、手球、拳击等训练项目,在对以上项目教练员完全不认识的情况下,一个个打电话、到训练场地和教练见面交流,带领队员们一步步打开工作局面;刘淑香、曹捷老师从一个比赛接着到下一个比赛,连续十几天在外面跟队服务;何营营老师身体不便,但为了队员,她不惜体力,一遍遍和教练对接研究解决方案……
团队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但没有一个人因为个人的原因退缩,在团队和个人产生冲突的时候,她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集体。咨询师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市体校班子、教练们的赞扬。
经过本届省运会的验证,心理咨询师关键时刻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今后,心理咨询师将成为市体校的“标配”。这样的“心理教练”,还计划在市体育局所属训练单位中全面推开,进一步增强淄博竞技体育训练手段科学化,训练目的明确化,提升淄博市竞技训练水平。
新闻推荐
路遇小货车自燃,校车驾驶员齐力救火 青岛交运集团即墨分公司校车驾驶员见义勇为获赞扬
口半岛记者李春燕通讯员杨晓琳报道本报讯近日,在即墨区温泉中学附近莱青路上,一辆自南向北行驶拉着废旧纸壳的...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