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即墨新闻 > 正文

雕刻文字,也雕刻情怀 即墨匾额雕刻手艺人从事木雕三十余年 传承之余不忘情怀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1-11 01:01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半岛记者王诗妍

书画木雕工艺始于先秦、盛于明清,在即墨流传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目前在青岛地区,56岁的耿守安是这门手艺为数不多的传承者之一。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山林青工艺雕刻工作室,探访匾额雕刻非遗传人耿守安的匾额雕刻历程。

功底:善刻者必须善书

“匾额雕刻是从书法转变过来的,因而一句话叫善刻者必须善书,也就是说做这个工作,书法必须过关,各家的字体特点是必须要掌握的。我从一开始接触匾额雕刻的时候就没有间断过联系书法,现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三百多个字,我基本上在没有底稿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刻出来。”

记者在耿守安的工作室里看到占据空间最多的除了一张大大的工作台和一些匾额雕刻作品之外,就是各种堆放的木材和工具刀。耿守安介绍到,雕刻木材要亲自挑选,因为要考虑到木材变形几率的大小,此外选用的木材必须“干燥、密度大、纹理漂亮、不容易变形”,树种主要以红橡、白橡、红木等等为主,且所有的木材都要进行拼接,“让木板之间互相制约,避免内部张力导致变形。”

耿守安自己私藏了一块木刻,是自己2016年的作品,在一块上百年的老榆木上刻了孙中山的“崇德尚贤”四个字。“我朋友有一次来工作室,带了一个胶东地区的雕刻大师的作品,我当时很喜欢,就想也应该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作品。”

“你有没有统计过自己自从从事木刻以来一共用过多少把刻刀?”记者问。“这个多了去了,你看这里一堆,那里一堆,里面还有一堆,几百把是有了吧。”耿守安笑着说。“考虑到雕刻字体的大小,要用的刻刀也是不一样的,大劈刀可以用锤子锤,用来刻较大的字,精修刀主要用来修细节,可以雕刻微字体,其他的主要有大半圆刀、斜刀、圆弧刀。”

传承:后继有人了

“匾额雕刻这件事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做的,后来传到我父亲那里,我父亲当时既做匾额雕刻,又做石刻。现在,匾额雕刻这门手艺传到了我这里。”耿守安告诉记者,虽然这门手艺是祖辈留下来的,但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正式从事,直到父亲年事渐高,他才感觉到这门手艺得有人来做,才可以继续传承下去,目前他已经坚持了三十多年。

在耿守安的微信朋友圈里,记者看到他偶尔会发一些自己几岁的小儿子在工作室刨木以及像模像样地给匾额上色的小视频,并且附上“来了位帮忙的老师!”“很敬业!”“后继有人了!”之类的评价。耿守安说,自己以前收过徒弟,但是因为挣钱不够温饱,就放弃了。目前自己的儿子虽然对匾额雕刻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他来工作室的时候自己会教他一些基础工作,希望潜移默化影响他喜欢这门手艺,以后可以将这门文化遗产传给他。

木雕也讲究情怀

“这个作品我发在朋友圈里,被媒体报道过一次。后来我在快手上发现被转疯了,到处都是仿造的。”耿守安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2014年的木雕作品,一块布满刻痕的圆形老木头上,刻了一个怀胎的胎儿和一条脐带,“我给他取名叫《大爱》。”

“那一年我们邻居有一个孕妇,因为难产打算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最终还是被救活了,我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很有感触,正好身边有这样一块木材,就花了几个月时间做了这样一件作品,后来获得了第十五届金凤凰的铜奖。

“这个也是我自己收藏的。”耿守安说,有很多朋友想要这件作品,说母亲过生日想买回去送给母亲,“我说你拿回去看看就行,看完之后得送回来,但是买是不可能的。”

▲耿守安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

▲耿守安在创作。

新闻推荐

郊区养老就诊成本和风险增高,子女探望不便 家门口的养老院能否再多些?

□记者李振报道本报青岛讯“离家近又能收住失能老人,这样的养老院几乎家家‘一床难求’,家门口养老的愿望实...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让青岛人动起来2019-01-10 05:56
猜你喜欢:
评论:(雕刻文字,也雕刻情怀 即墨匾额雕刻手艺人从事木雕三十余年 传承之余不忘情怀)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