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2019年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青岛市即墨区海泉湾皇冠假日度假酒店召开,相关省市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负责同志,以及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及媒体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山东省文旅厅和青岛市文旅局协办。会议召开之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山东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在青岛蓝谷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圆满举行。
“山大基地”培养专业水下考古人才
昨天,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山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厅长王磊、青岛市副市长王家新出席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山东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并为“山东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揭牌。
国家文物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比邻而居,通过本次合作,双方将以人才联合培养为基础,科研合作为载体,项目实施为依托,致力于水下考古学科架构、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水下考古学科的健康、规范发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会议上总结,在山东省、青岛市的鼎力支持下,北海基地顺利建成并正式启用,南海基地已奠基开工,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南一北、双翼齐飞”的基地布局初具规模。山东大学与水下中心合作共建“山东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揭牌,意味着水下考古人员培养将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他还透露,《水下文物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正在报送国务院,这将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2018年,科技引领和学术研究作用凸显,围绕水下文物保护的技术难点,不断深化与海洋、交通、水利等领域科研机构、高校合作,积极开展交叉学科、跨学科项目,联合攻关,突破技术瓶颈。
全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岛城研讨
在全国水下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专家对2018年工作进行总结,展望2019年工作计划,并对深海考古探索、甲午沉舰调查、上海“长江口II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庙岛群岛海域水下文物资源普查、中沙塞林港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等2018年重点项目做了汇报。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年会是全国水下考古工作者的盛会,国家文物局在青岛举办2019年全国水下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为岛城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山东省水域环境多样,水下文化遗产丰厚,海洋资源得天独厚。2015年山东省成立了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承担全省水下文物的调查、保护、发掘和研究工作,成为全国首家省级水下考古专业研究机构。先后开展了东平湖及其淹没区水下考古调查、烟台庙岛群岛水下资源普查、山东明清海防设施调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调查研究等,全省水下文化遗产分布情况逐步清晰,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山东省目前有水下考古资质的业务人员13名,约占全国从业人员的十分之一。
新闻推荐
山头公园流浪狗扰民,围捕! 多部门昨在嘉定山、北岭山等区域抓获9只流浪狗,将送往救助基地妥善安置
围捕的流浪狗将送到城阳、即墨的流浪狗救助基地妥善安置。文/图半岛记者刘笑笑通讯员郭显海报道本报2月22日讯...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