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即墨古城的繁华热闹,比不上市区景点的熙攘人潮,在即墨区田横镇东北部丁字湾畔,与烟台海阳、莱阳隔海相望,静卧着一座六百多年的抗倭明古城——雄崖所。近年来,在田横镇政府的努力下,这座古城破败之处得以修葺,也渐渐为外人所知。
雄崖所的东、西、北三面环丁字湾,与西南730米处的玉皇山唇齿相依,其地势险要、选位得当,历来为军事海防要塞。因白马岛上有一雄伟壮观的赭色大断崖,所以取名“雄崖守御千户所”,简称“雄崖所”。雄崖所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目前山东省沿海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朝海防古城。近年来,雄崖所古城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青岛市八大天文景观之一。
田横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明朝初年,倭寇经常袭扰中国沿海郡县。倭寇之患,使沿海一带民不聊生,举国不宁,明廷深以为患,遂在沿海府州县设立卫、所,构成严密的陆海防御体系。明洪武三十五年,设立雄崖守御千户所,归山东省都指挥使司管辖。清乾隆年间,雄崖巡检司逐渐失去战略价值,终被裁撤。据清同治《即墨县志》载:雄崖守御千户所原额设正千户(正五品)2员,副千户(从五品)2员,百户(正六品)5员,吏目1员,正副千户及百户皆世袭。共有京操军春戎250名、秋戎319名,守城军51名,屯田军77名。
记者航拍发现,古城内住家户众多,整体呈正方形,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内十字大街贯通。目前东门和北门早已倾塌;南门历经多次修葺,门洞和城楼上建筑物较为完好,西城门城楼已不存在,门额题为“镇威”,是明代所城的遗迹。
走进正门,城楼内厚重的铺路石已经被踩得非常光滑,城内村落道路十分整洁,石头堆砌的居民房和U形的黑瓦片向众人诉说着它的历史。为了让这座古城重新发光,田横镇相继实施了雄崖乡村文化生态保护提升工程,对雄崖所内189处明清老房屋逐宗调查摸底建档,予以重点保护;对村内6条、2200平方米具有特色的小巷,利用雄崖所原有老旧石块进行恢复性建设,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主街道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最大程度恢复古城原貌,彰显古城特色;对千户衙门修缮布展,展现明朝衙署文化。主要包括对八字门、东西两侧厢房重建、室内仿古处理装修并安装蜡像,再现千户办公的场景;改善村民出行条件。诸多的努力已经得到很好呈现,这座六百年的古城正在迎接着更多前来了解历史的四方游客。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宋新华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忘记家在哪,老人嚷着要回家 83岁老人独自坐车时迷路,车站工作人员报警寻亲
迷路老人被送回家。本报2月25日讯(记者宋祖锋通讯员毕春宁)83岁老人独自坐车出门却忘了家在哪里,车...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