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莱西新闻 > 正文

难忘的岁月,永远的友谊

来源:青岛早报 2017-12-24 04:15   https://www.yybnet.net/

这是36年前我所在的莱西一中七九级六班的毕业照片。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莱西一中实施教育改革,就是从七八级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把成绩最好的学生收入莱西一中,使之成为高考的“领头羊”,准大学生的“摇篮”,七九级是第二届。1979年秋初,我们七九级报到的那一天,校园里是人才济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学霸”开会。当时在全县流行一句话,叫作“考上莱西一中,一只脚就踏入了大学门。 ”那是每一个学生的骄傲,每一个家庭的期盼。

那时读书是吃苦的。虽然政府在粮食方面照顾了我们,很多同学第一次吃上了馒头。但是当时的饭菜比之今天还是差远了。馒头和五分钱一份的白菜汤,那是中午才能享受到的美味。早晚只能吃窝窝头就咸菜。如果谁带来了母亲给做的油炒咸菜,往往就成了抢手货。高考完毕,没有人撕书,也没有人疯狂。只是当我们再次翻阅课本的时候,白菜汤、窝窝渣,已经和书页融为一体了。住宿拥挤。一个班级二三十个男生住一个宿舍,睡大通铺。有人统计过,每人只有六十厘米的宽度,要翻身大家一块翻。有人开玩笑说,上趟厕所回来就找不到被窝了。

那时读书有动力。文革结束两年多,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政通人和,百废待兴。科学的春天来了,教育的春天也来了。一切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政府的口号就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在校的同学们惊讶地发现,还真有这样的好事,没有推荐,不用背景,谁分数高,谁就上大学。那时候读书有干劲,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也没有吃穿上的攀比,只有争分夺秒的读书,只有学习成绩的竞争。课堂上,不用老师整顿纪律,没有七嘴八舌的喧哗,只有静静地思考、刷刷地书写。晚自习,教室里既安静又紧张,大家都学习到很晚,直到班主任来催着回宿舍。

两年下来,七九级高考真得成绩斐然。当年,就大约有70%的同学考上了大学,很多人考上了名牌大学。接下来,通过复读,又有很多人实现了梦想。有人统计过,七九级全级部6个班,大约324人,最后总计有300多人考入了大学,而当时大学的入学率是4%,绝不是今天的96%。现在回过头看,在这些学生中,出了很多高端人才:科学精英、大学教授、神舟飞船某专业的设计师、地市级行政领导、国有企业老总、教师、律师、法官、记者……各行各业都留下了这届毕业生的足迹。

面对照片,我感触深深。古人云:“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此言不谬。从毕业到现在,也就36年,当年那些英俊的帅哥,漂亮的姑娘,变成了皱纹横行、两鬓斑白的老头老太。我们经常很感无奈的话就是:“谁谁退休了”“又有谁谁荣升爷爷奶奶了”。往事值得留恋,现实更加美好。去年夏天,当我再次来到莱西一中时,我惊呆了。夕阳西下,大树成行,绿叶婆娑,整齐的教学楼,开阔的大操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还有进门一个高高的雕塑,时尚壮观,含义深刻。触景生情,不胜唏嘘。 讲述人:张所新

新闻推荐

山东地矿三院中标莱荣铁路地灾评估项目

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通讯员白莹)日前,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中标“莱西至荣成铁路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编制”项目。莱西至荣成铁路位于胶东半岛东南部沿海地区,...

莱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难忘的岁月,永远的友谊)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