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在放飞现场
▲来自孟加拉的留学生孟字
▲来自贝宁的留学生贝茵
□本报记者肖娜
为让世界了解潍坊,让潍坊走向世界,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潍坊市邀请60多个国家的百名留学生一起放飞风筝,感受风筝文化带来的特殊魅力。
4月20日上午,百名留学生集体来到潍坊滨海国际风筝放飞场。解说员为留学生们讲述了风筝的历史文化,并为每个留学生准备了风筝。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留学生们学着放飞手中的风筝,看着风筝飞上天空,一个个欢呼雀跃,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开幕式现场还展演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阳大秧歌、莱西木偶戏、新泰百兽图等,这些留学生从来没见过的表演更是让他们看得聚精会神,一系列的活动让留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潍坊的文化魅力以及放风筝的乐趣。
据介绍,百名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他们在风筝会上互相交流、学习、拓宽思想与见识,为打造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塞内加尔的25岁留学生加明从拿到风筝后就一直在专心学习放风筝,最终成功放飞风筝。“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放风筝,我很开心,我是第一年来潍坊读书,潍坊人很友好,潍坊也是充满活力的城市。还有刚才表演的节目我也非常喜欢,那个把木棍绑在腿上跳舞的节目,他们很厉害,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了风筝会,我也会把这些有趣的事情讲给我的家人。当然,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我的家人能来潍坊看一看。”加明高兴地说。
20岁的乔木是科特迪瓦人,“我看到我们国家的代表队了!哎,你们快看,我高兴的要跳起来了,在潍坊见到了我的家乡人感到真亲切。一会演出结束后我一定要去跟他们打招呼,要跟他们拥抱,谢谢风筝会让我在这里见到了家乡人,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和我是一个城市的。”在开幕式现场代表队区域内看到自己国家的放飞代表队后,乔木难掩激动的情绪,在记者身边急切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情。令人欣慰的是,乔木在开幕式结束后与科特迪瓦代表队的队员见了面还聊了天,在异国他乡,这应该是最好的遇见吧。
在放飞现场,记者还遇到了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留学生Khaled、Salem等6人,他们都来自埃及。他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他们非常喜欢放风筝,也很喜欢潍坊这个城市,来潍坊不仅是为了观看风筝比赛,更重要的是来潍柴动力和雷沃重工参观学习先进技术。来到潍坊看到文明的城市,先进的工厂,还有美丽的风筝,让他们感到非常开心。
记者现场也采访了潍坊某高校的刘航老师。他说:“学校这次来了40名留学生,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留学生来参加风筝会,留学生选择来到潍坊上学,我们作为校方就要给他们多提供认识潍坊、了解潍坊的机会,这也是一个传播潍坊传统文化的机会,并且进一步的激发了他们学好汉语,热爱潍坊、融入潍坊的热情。”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1日讯4月的马连庄,一座座连片大棚的白色棚膜遥相呼映,在下疃村的甜瓜大棚里,瓜农正兴奋地向莱西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
莱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