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头店镇位于莱西市东北部,与莱阳市接壤,西南濒临产芝水库,是典型的农业大镇,2018年实现财政收入4402万元,是莱西市四个经济薄弱镇之一。然而,在镇驻地以南两千米处,一个建有20个楼座的现代化的、配套成熟的城镇社区——龙泉湖社区拔地而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荣获2017年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泥湾头村、高格庄村近1500人已入住社区新居,原来的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整个社区生机勃勃。龙泉湖社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做法,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也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进而推进村庄结构调整的成功范例。
因地制宜,聚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河头店镇内辖高格庄水库,属水源地保护镇,库区移民上万余人。为解决众多移民住房拥挤、生活贫困、发展空间狭小等问题,镇党委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于2014年4月获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的批复,龙泉湖社区建设自此拉开帷幕。
立足长远做好社区规划。库区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主要是解决泥湾头和高格庄两个村715户、1953人的搬迁问题。镇党委以此项目为基础,紧紧把握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全镇发展态势,把龙泉湖社区规划成为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476亩,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可安置临近9个村近2000户的大型社区。在建设上则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待试点项目完成积累经验后,再继续向前推进。2017年11月,龙泉湖社区二期工程竣工,标志着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程圆满完成。目前,三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规划建设15栋住宅,配套建设移民文化博物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将安置2—3个村庄。实践证明,龙泉湖社区的规划建设完全契合了乡村振兴进程,并提供出土地规模化、空心村、村庄结构调整等三农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多渠道筹资高标准建设。资金短缺,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瓶颈。为破解资金筹集难题,镇党委多方统筹,集中使用,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首先,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先后争取国家、省及青岛市水库移民避险专项资金,以及危房改造、扶贫整村推进等涉农惠民资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还包括土地增减挂钩和地方政府自筹等。其次,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贷款,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第三,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整体运作方式,将项目统一打包给公司建设,取得青岛(莱西)城乡投集团大力支持,实现了政府、社区和企业的合作共赢。
推动实现和谐搬迁。充分发挥龙泉湖社区党委在村庄搬迁工作中统一领导、协调各方作用,实行“镇党委+社区党委+村党支部+党员户+村民代表”的协同推进机制,入户宣传安置政策,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合理确定社区设计、拆迁补偿等方案,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稳妥有序推进搬迁、安置。根据搬迁方案,一个拥有4间平房的农户,最多拿2.8万元就能住上90平方米的楼房,拿到手的是具有大产权的房产证,目前社区房产价格已上涨到2800元/平方米。同时,对新楼房的地面、卫生间、厨房等统一进行了基础装修,甚至配备了吸排油烟机和电视机,实现了和谐搬迁、拎包入住。泥湾头村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全村146户、346人的搬迁入住,并拆除153套旧房。高格庄村81%的村民也已搬入新居。
完善生活设施配套。为最大限度减少移民群众入住后的生活困扰,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进一步完善生活设施配套,实现了“双气入户”,成为青岛市第一个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供暖、第一个配套天然气的纯农村社区。暖气与天然气费用均不高于城区价格,其中暖气定价仅为22元/平米,65周岁以上老人还可享受每年600元的取暖补贴。成立了龙泉湖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引入了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丛林鹿物业管理公司,制定专门办法,提供规范服务,确保村民入住后,生活更加便利,环境更加温馨。同时,市镇两级筹资在社区新上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发电的全部收益抵支社区运行管理费用,有效减轻了入住居民的经济负担。
夯实产业支撑,提高居民收入
为让集中居住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像市民一样舒心生活,镇党委把搬迁村庄纳入全镇发展全局,牢牢夯实产业支撑,着力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特别是在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推动规模化经营上狠下功夫,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民“离土不离地,离地不失利”。
实施“两区共建”,带动居民就业。为解决移民群众就业难题,实施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青岛盛世牧业养殖园区、祥泰农业产业园区、沁楠香花卉观光园作为配套园区,与社区建设同步推进,实现了“两条腿”走路,拓宽了村民就业和增收渠道。首先,加强技能培训,镇政府结合落户的工业企业和涉农企业需求,每年开展种植、养殖、农机维修等专业技能培训900多人次,保障村民有一技在身,提高就业本领。其次,通过推进祥泰农业产业园区等建设,帮助解决库区闲散劳动力120余人。如盛世牧业养殖园作为青岛市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极大带动了当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泥湾头和高格庄两村村民养殖奶牛共计500头,每年可增收140万元,人均670元。此外,养殖基地还解决两村40名村民就业,年增收120万元,人均570元。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移民群众搬入楼房后,逐步转变为“市民”,从事传统农业的意愿不断降低,更多的村民选择将自己的承包地流转出去。为此,镇政府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公司,实施“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运营模式,现已流转土地近8000亩。流转土地的社区居民,一方面获得每亩1000元的土地出让金和利润分红等固定收入,另一方面也可到园区务工获得劳务收入。首先,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高格庄村成立嘉瑞丰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土地置换、调整等方式,建起了占地200亩的28座优质葡萄大棚,吸引25户村民投资发展高效农业,其中20户获得140万元移民贴息贷款资金支持。其次,促进土地向涉农企业集中。盛世牧业养殖园等三个园区,共流转土地2200余亩。如泥湾头村共有土地520亩,仅沁楠香花卉观光园就流转230亩,每亩1000元,是原来的2.5倍。
促进三产融合,打造“半岛农业CBD”。河头店镇党委立足半岛地理中心的区位交通优势和水资源丰沛的农业资源优势,积极争取青岛城投集团支持,在社区北侧规划1000亩土地,着力建设立足莱西、辐射半岛的三产融合高端农业综合体,致力打造涵盖现代农产品、农业科教、农村电商、商务办公、居住休闲于一体的新农村资源整合平台“半岛农业CBD”,为资本、人才、技术下乡拓展了空间,将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可期。
搭建管理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为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社区配套建设了服务中心、学校、文化广场等设施,形成“一公里服务圈”,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真正实现群众“搬得出、住得好”。
建立规范化物业管理。移民群众搬进新社区后,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原有的村庄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在龙泉湖社区党委领导下,专门成立龙泉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此引导协调各类服务资源向社区聚集。同时,制定《龙泉湖社区物业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龙泉湖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管理人员由镇、村两级干部和聘请的专业人员组成,专业人员需由村党支部提名,共同对社区实行“乡土式”综合型物业管理,妥善解决了居民生活中遇到的暖气不热、水管漏水等具体问题,并为社区提供了环境卫生、绿化、维修、保安等一系列服务。
实施网格化治安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村级社会治理新模式,以网格化为载体,实行24小时监控和安保值班制度,实现治安巡逻常态化,为社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引导党员干部沉到网格、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有效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信访积案5起。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创建平安社区、消防演练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防火、防盗安全意识。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在新社区及周边集中布局社区服务中心、学校、文化广场、商业网点等公共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教育、文化等各项服务。紧邻社区西侧,按照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建成益民中学,现已有15个班、在校师生621名。此外,还建成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舞台(戏台)、篮球场、羽毛球场、棋牌室等若干活动休闲场所,组织成立了篮球队、健身队、广场舞队等10个文体活动小组,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图谢浩军
新闻推荐
4月21日,在城区胜利东街,民俗表演者在街头进行非遗文化节目的演出。当日,一场“国家非遗节目巡游”活动在城区举...
莱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