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曾睥睨天下,占尽时代风光,备受人们钦慕。现在进入老龄社会,老年大学的“大学生”将独占鳌头,尽现时代光辉,成为最可爱的“大学生”。
与当年的大学生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同,现在的老年大学生已卸却了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显示出更多的生命本色。像我任教的班里一位年逾八旬的部队退休干部,身板结实,精神矍铄,双目炯炯,在老年大学已经学习了20多年。他从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认真提出问题,认真参与讨论,是那么安详和从容。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难道不是最可爱的吗?
也许有人会认为,老年大学只不过是“老有所乐”罢了,完全不用当真。只要你看到青岛老年大学现代文学班的班长,你就知道这完全是错的。她也是年逾古稀、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了。她上课前必定点名、考勤,并且安排值日。她有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下学员们取得的成绩,总是及时给予表彰、鼓励。课余时间,她还组织了一个文学沙龙,按时进行作品交流。到去年为止,沙龙成员已发表作品五、六十篇之多,并正准备出书。看她风风火火、兢兢业业的劲头,你决不会想到她已有十五年的抗癌史。我不敢说老年大学会培养出多少“大器晚成”的人才,但我敢说这些老年“大学生”的成绩蔚为大观。他们既 “老有所乐”,又“老有所为”。这也是他们的最可爱之处。
还有许多当年的 “知识青年”,现在成为老年大学的“求知老年”。当年他们曾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现在,他们返回课堂,孜孜不倦,在学习中写出他们当年战天斗地的生活,写出他们在昆仑山下、在蒙古草原、在广阔天地里留下的足迹。他们当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青春岁月不仅复活在他们笔下,也复活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依然青春焕发,活力四射。他们真是最可爱的“大学生”啊!
从我到青岛市老年大学任教以来,我就深深地感到这些老年大学生的认真、执着、坚定和热情,深深地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大学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本周青岛市市场监测74个品种,蔬菜、果品和水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势头,畜产品价格有小幅下降,粮油价格保持稳定(价格按每公斤计)。其中,玉米1.9元,小麦2.16元,花生油14.8元,均和...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