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北区海信立交桥附近,有个用木板和纸壳搭成的盒子,盒子长宽也就一米左右,盒子里住着一位78岁高龄的老太在卖报纸。盒子很拥挤,老太只能蜷着腿坐在里面。“老人很善良,不光卖报纸,在附近上班的人还可以向老太借报纸,免费阅读,事后再还回来。”为本报提供线索的赵女士告诉记者。
3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海信立交桥附近,远远地看到在桥的护栏外有个印着“爱青岛市北”字样的盒子,盒子高约一米六、长宽约一米,是用木板和纸壳搭成的,中间用绳子拴了一圈,盒子下面放了很多砖头来巩固。
记者走近盒子,转了半圈,发现盒子的另一面有个窗口,一排报纸摆在桌子上。记者拿起一份报纸。
“要买报纸吗?”里面一位老太太探出头来,记者仔细打量这位老人,戴着一个毛线织的帽子,帽子外面还裹着围巾,一脸慈祥,穿得厚厚的,戴着一副手套,3月 10日格外冷,她的两腮冻得通红,接着记者跟她聊起了天。
记者从这位老太太口中得知她姓任,今年78岁,在这边卖报纸已经有8年了。
“在我70岁的时候,我以前工作的厂子搬走了,也就失去了工作。老伴已经退休了,有很少的退休工资,家中的孩子工作不是很好,而且花费的地方很多,我就琢磨着找个活赚点钱。”任老太向记者讲述,邻居们看到她的情况后,给她介绍了卖报纸这份活,她也就从那时卖起了报纸。
每天早上5点30分 ,任老太都会准时到这,因为送报纸的人很早就来,她每天也得起很早来拿报纸。记者看到桌子上摆着十几种报纸,每份报纸的数量不一样,“像卖得多的报纸就订的多,有的报纸不好卖就只要3份。”任老太边说边指着报纸给记者看。
正当记者跟任老太聊天的时候,过来一个男子将一份报纸放下就走了。记者很是纳闷,问道:“不买报纸,还送一份过来,难道是在别的地方买的看完了给您的?”
“他是那边药店的工作人员。”任老太指着一家药店告诉记者,“每天早上8点左右他们都会来这拿份报纸到店里,看完了再拿回来,这不正好被你给撞见了,可能也不好意思,也没打个招呼。跟他们都是老熟人了,我也不收他们的钱。”
傍晚6点多,任老太就会收拾起她自己精心搭起的大盒子,准备回家。每天都是这样,来来回回穿梭着。虽然赚钱不多,但是她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
当记者问她打算卖报纸到什么时候时,她的答复就一句简单的话:“就这样卖着吧,俺要一直卖下去,活到什么时候就卖到什么时候。”(请赵女士到本报领取线索费60元)
文/图 实习生 王君莉 记者 郑凯
新闻推荐
免费信报进校园那叫一个火80000份报纸一会儿就抢没了11所高校21所高中50所初中33所小学都有份
免费信报进校园那叫一个火80000份报纸一会儿就抢没了11所高校21所高中50所初中33所小学都有份日期:2010-03-11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