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辉的父亲13岁就参加了革命,他不仅得到了同乡蒋兆惠的关照,两人还在战斗中结下了生死之交。解放后,他们虽然天各一方,但一直没断了友情。“文革”时期,晓辉的父亲遭到迫害,蒋兆惠也因病故去。落实政策后,晓辉的父亲苦苦寻找蒋兆惠的子女,以完成战友的重托,但却一无所获。直到前不久,这段友情才又延续起来……
少年从军一对同乡结为兄弟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常常对我们几个子女说:蒋大哥是我的生死兄弟,我们的感情比山高,比海深,无论到何时,我们都要把他们一家当成自己的亲人……这里所说的蒋大哥,名叫蒋兆惠,是父亲的同乡,也是他多年的老战友。他们的友情,还要从60多年前说起。
1946年,13岁的父亲从山东五莲参加了革命,随后被分到第三野战军警卫一团一营一连,当时蒋兆惠是父亲所在连的文化教员。蒋兆惠比父亲大十来岁,也是五莲人,因为是同乡,所以两人便兄弟相称。看到父亲又矮又瘦,蒋兆惠很是心疼,有好吃的就经常留给父亲,行军时也经常帮父亲背东西,一有空就教父亲学文化。
并肩战斗两人结下生死之交
朝夕相处间,父亲和蒋兆惠的友情越来越深。1947年,解放战争愈打愈烈,父亲所在的部队先后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据父亲讲,在攻打孟良崮时,父亲只顾开枪打敌人了,根本没注意到一枚炮弹飞了过来,蒋兆惠见状,腾空而起把父亲推到一边,而他自己也被气浪甩到几米开外。
父亲保住了性命,可蒋兆惠却负了伤。父亲说,如果没有蒋兆惠的奋力一推,他很可能就牺牲了。这次救命之恩,让父亲永生难忘,也让他们结成了生死之交。蒋兆惠对父亲说,兄弟,这次我们万幸,可谁知下次会怎么样,万一我牺牲了,你能帮我照顾妻儿吗?父亲郑重地承诺说:放心吧,你的亲人就是我的亲人。
战友离世父亲留下终生遗憾
解放后,蒋兆惠留在了上海江南造船厂,担任军管会办公室主任,父亲则去浙江舟山工作了。虽然两人天各一方,但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闲暇时候,我们两家人还多次在上海或舟山相聚。为了让两个家庭亲上加亲,蒋兆惠还和父亲订下了儿女亲事,说等孩子长大了,就把他的大女儿小瑞许配给我的大哥。
“文革”初期,父亲的老上级被打成反革命,受其牵连,父亲也被送到四川万县进行劳动改造。1972年,蒋兆惠因病去世,第二年,他的妻子也匆匆离世。由于两人失去了联系,所以直到两年以后,父亲才得知蒋兆惠去世的消息,没能送老战友最后一程,成了父亲终生的遗憾。
亲人失散三十年后终有联系
1975年,蒋兆惠的大儿子小信旅行结婚到了我家。当时父亲已经回到舟山,但仍然没有落实政策。尽管那时物资匮乏,但我们一家人还是倾尽全力接待了他们。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次,父亲把家里一年的肉票都花掉了,母亲也拿出积攒了好久的布票,给他们小夫妻一人买了一块衣料。
当时父亲几次想和小信提起两家结亲的事,但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他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他怕小瑞嫁到我家,不但没得到很好的照顾,反而影响了她的前途。1979年,父亲落实政策后来到青岛工作,我们家也搬到了青岛。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他多次打听蒋兆惠4个子女的下落,可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么多年,父亲一直珍藏着和蒋兆惠的照片,没能照顾到老战友的子女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前不久,我大哥去上海办事,几经辗转居然找到了蒋兆惠的二儿子文琦,至此,失散了30多年的亲人终于团聚。
新闻推荐
开车不看路旁标识,可以说相当于行人“闭着眼”走路,但很多出租车司机无视路旁的禁行标识,明目张胆地违章驾驶。连续3天,记者在市北区长春路探访发现,不少出租车司机开车时由着自己性子来,根本不顾路上...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