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是个忙人,前些日子我们相见,聊起书法这个话题,总有些言犹未尽之感,便相约写个东西。我也挺忙,忙里偷闲,快速运转大脑,弄一个文件袋 ,每日将在案头和床头思考的东西记下,攒了四五十个题目,从中选出二十个,用五号字写满了整个一页 A4纸,请他阅后准备回答——我可是认真地干活了。当然,张伟也认真地干活了。他大概是利用了那些边边角角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在笔记本上以近万字的篇幅回答了我写给他的二十问。不少问题属于我的请教,他也热情地给予释疑。尽管人家是著名的书法家,但回应我的问题还真像一个学生做作业般认真,每个题都是先抄下我的问题,下面写下自己的“答案”,有问必答,绝不敷衍,这让我十分感动。
其实,我手头有一些关于张伟的“资料”,有《张伟书法篆刻艺术》及散见于一些书法篆刻作品彚集中的张伟作品;还有张伟的《两步斋诗草》、《我所理解的书法》;还有《古风雅韵见性情——张伟书法篆刻艺术评析》、《爱上书法,是天分也是缘分》。为防先入为主,后两篇大文,我动笔前一直没有细读。
我想写的是新版本的张伟,内心的张伟,立体的张伟。
作为书法家对书法是如何品评的,我一向很注意,要么觉得没什么可说,要么是把书法说得很玄、很虚、很大,昂然登场,省略起码的学术论证。云山雾罩者、故作深奥者也有。但是,张伟回答我的问题时说:偏爱书法也不能以讹传讹,中华文化之海博大精深,书法比为小粟亦可也 。在感性表达上书法不如文字也不如画,在节奏上无法与音乐比,在分量感上不如雕塑,然而书法可以大度地吸收各种艺术形式的长处,能够直观诗文佳句,体现和谐、中庸这种汉文化的特色,明眼人甚至能欣赏到线条中抽象出的某些意念。但是不必老拿道家、佛家说事,言必称《易》,寻章摘句,用“大词”、“怪词”唬人。其实,存在是世上、自然界最简单的道理,也许不需要从书法外部再赋予它道理。何况佛、道面前非人人可悟,即使有所感 ,在书画上如何表达主观意向,也是个难以说清楚的事。书法之道宜用简单的语言阐述 ,如果人们从书法悟到了道、佛、哲学,只可于达人、悟者,不可与我等凡夫俗子说梦了。
张伟一直认为自己是凡夫俗子。他在机关工作中宽厚忍让,恪于职守,尽管他因工作忙而常常难以兼修艺事,但他任劳任怨、虽疲亦乐,颇能以大局为重。他少时拜书法家蔡省庐为师。蔡老曾告诫他一句话:既然学了书法,就要坚持到底。张伟说,只此一句,让我受益终生。不但坚持不懈,走上书法求学之路,而且终生与书法结缘。张伟一句话说了两次“终生”,尊师而从师之教,以一生与书法托命,你说他谦卑不谦卑?谦卑者忠诚,谦卑者心痴,尊重传统,忠于师承的张伟算是个书法痴心者吧?昔年,张伟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书法学习班里得高小岩、苏白、杨北荣、杜颂琴老师指教,眼界渐开,更坚定了他对书法篆刻的至爱和薪火相传的执着,其中有在他心中永远尊敬的师长,几十年来一直引领他前进并将继续注视他前进脚步的师长。
我与张伟探讨的问题中,他关于创新的几句话令我大为钦佩。他说,书法艺术,传统上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称为国粹的艺术,有千百年历史形成的审美约定,不讲就可能成了野狐禅,这种教训是很多的。只有在相对等同条件下,才可能形成较客观的对比,才能分出优劣,这就是审评时的度。张伟说,离开了规定的高度和宽度平衡木就成了自由操,不讲平仄押韵格律诗就不能称为格律,而相关的新意就要另行评价了。书法作品应当有个性且不逾规矩,有传承且不泥古,这是好的书法作品应当追求的。不能认为不狂些不怪些,就不是创新。其实创新并不是以逾规矩为前提的,相反,创新是在众多的规矩要求中,你与众不同。这一句话颇能令人醍醐灌顶。但是,张伟旋即补充道:其实与众不同还不就等同于创新,创新要尊重传统,创新应在前人基础上能注入自己的东西。创新最忌集病笔和拾前人弃唾,反映社会之病态。创新要为书法百花园中开放健康与美丽的新花。的确,传统弥足珍贵,传统如果断了,就不可能出新招,所以我十分欣赏他出新意于法度之间的观点。张伟还回答了我不小心发问一个过于宏大或许不该发问的“大问题”:中国书法的未来可否预料?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比,如今书法界组织庞大,而书法水平能不能认为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呢,况且这是一个容易创造“奇迹”,实际上“奇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的时代。我很想知道,张伟是怎样想的,他说:书法的未来充满莫测。我个人以为,有着千百年传统和汉文化丰厚底蕴及世上最广大从众的中国书法,以中华文化为背景 ,融中和 、朴茂为大美的传统,仍要占据主要的地位,而其他 ,如流行书风、书法行为艺术、墨象派、后现代主义等可以对书法艺术的多样性起补充作用,同时传统书法也不排斥其他,书法传统在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中不断发展调整,功能也不必着意扩大,人们享受书法愉悦身心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书法作品给予理解,以宽容的眼光欣赏着这种生存现象。见惯了书法大家们片面的深刻和充满批判火药味文章之后对这一番深得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真味的“预言”,不禁让人一赞三叹,高明吧?中国文化传统中积极的一面不正是兼容并蓄 、灵活敏锐和尊重常识吗?
作为在文联这样的机构中的文化工作者,负有对协会工作组织、指导的职责,然而并非有位者必有为,这方面,我认为爱才识才的张伟除了他乐于为他人做嫁衣裳外,他的眼光也值得称道。多年前,他曾发现过一个孩子有才气,得而教之,从《勤礼碑》入手,九岁就可写盈尺大字,且有气势,曾获山东省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在一次小型展览上张伟发现胶州一位青年的篆刻作品,有特点有才气,便为他代题印屏极力推荐他参加书协去贵阳海口的交流展。这位作者一发不可收拾,刻苦努力,多次入展全国大展,并且被吸收为中国书协会员。经他点评,再创作从而入选大展及获奖的作者很多,张伟对他们的赠言是“九字真言”:“不浮夸,多见闻,贵有恒”。当下是有书法历史以来从事书法学习的从众较多的时期,也是把书法当作纯艺术来进一步构建理论的时期,但据观察现今能传授书法的老师众多,而对书法之外的文化传授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因为师者自身文化较浅的缘故。所以,有眼力的人一定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满足于一时的“繁荣”,也不要忘记书法家负有的责任,在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品性的同时,要着眼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点培养,帮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潜力。在这些人当中认真做学问、只想写好字的人,终能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传承的中坚力量。
书法往往是书法家发小兴趣的选择,所以书法家的爱好往往能与自己的人生结合,这是一种幸福。张伟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说,书法把这种幸福带给了我,使我对美的认识不断升华,促使了我对知识,特别是文化的学习。书法使我很容易找到艺术上的朋友,也使社会对自己有了认可。过去以书法为职业的人极少,艺术家把书法作为雅事、余事,这虽是谦词,但是靠鬻字为生的人倒很少成为书法家。私塾教育也只是让学生习习字,并没有认真的书法教育。而今众多的书法家,再把书法作为“余事”,不投入,不认真,朝三暮四,怎么对得起“俸禄”?张伟在拼命充实自己,对那些混乱的“理论”和颠覆的“美学”,以及浅薄的技法和浮躁的创作,有着本能的规避。他说,书法大美中和 ,动中求“静”,如若心不静,笔锋自然就带出来了,线条的单薄、行笔的单调 、飞白的枯燥、布局的凌乱、从中流露出的心中的“火气”,而这“火气”并非只是初学者的专利,如不涵养性情,多读书思考,一辈子都可能一动笔就火气浓浓。而“俗气”则不仅关乎字,也关乎所书内容,更关乎一个书家内质的炼造和审美意境的追求。“惟俗不可医”,“追求雅是书法创作的理想境界 ,要张扬个性而不至野、狂、怪、又能雅俗共赏,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张伟感叹道。毕竟社会可以世俗一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就不能那么世俗吧。这就是张伟的胸怀,一个书法艺术家的胸怀。
我要求张伟将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举出几幅,可以《张伟书法篆刻艺术》中的作品为例,告诉我它的妙处和得意之处。他说,要说满意的作品太少,真要硬找,以那个小集子为例:隶书“妙造自然”,几个大字本是随意写的,但要展出又觉单调 、零落,后来又以行草书有关此四字的创作体会三则于一侧,形成参差之样,我看张伟的这个处理颇与现代设计的平面不对称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因底色不同,可互为彰显,引人注目。后边的一幅小楷是1985年的作品,参加了逸仙书画社的展览又到工艺美术服务部展,即被台商购走。现在难以静下心写那样的小楷了。另外还有一方印“风雪果子沟”,我1997年去新疆,在果子沟遇大雪,车队被困,气温从17摄氏度骤降至零下10摄氏度,暴雪填壑,厚逾三米,车队尽困于此,幸后得解脱,不然也“英雄”了。回青后难以释怀。偶得此句,随手找了块青田石,仅十五分钟刻就此印,再敲几点。似得飞雪飘舞之意。张伟淡然所提的几件作品,说自己有点“敝帚自珍”。过后再见面时,他还不安地说自己“有点自吹”了,这令我更对他刮目相看。可能在他看来,书法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对于有追求、有理想的艺术家来说,过去所有的创作中的“缺憾”,都是向着完美的未来进发的起点。
张伟少时学书由颜入手,写过《多宝塔》、《勤礼碑》、《九成宫》、《兰亭序》、《祭侄稿》、《史晨》、《华山》、《鲜于璜》、《乐毅论》。后来他还学隶书、石鼓 、习汉简。三十多年来,他于艺事上用功颇深,尤以楷书用功最多,融隶书与汉简一体的“简隶”也略具自家面目。他于格律诗也注意学习,其习作初显有诗家风范。而于篆刻一旦动刀即不愿放手,感悟良多,可谓“得失寸心知”。一个在学生时代就有广泛兴趣的张伟,不但热衷体育,当过校足球队队长,田径 、游泳都有点成绩,更热衷“公益“”,办墙报黑板报 ,吹笛子拉京胡,甚至试着画几笔,在一个盛产“明星”的学校里,他是一个文化品位更高的学生,从追求丰富的艺术气质的少年成长为今天的知名书法家,他的追求在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中,逐步得以实现,一个收获丰实的未来在期待着他。
张伟,正如你所说,得心应手是一种自我的自然流露,“书之妙道,贵乎自然”,道法自然是一种追求,能否达到要看个人造化。相信你的造化一定能助你达到追求的目标。因为你不仅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庇佑,更在于在书法艺术之途上,你是一位冷静而虔诚的朝圣者。
■张伟
字绩之。1957年生于青岛。青岛市文联协会部部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副秘书长暨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印社社委、青岛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省文联委员、青岛市政协委员。
新闻推荐
陈升6月来青开演唱会主题是“海边的妹妹”日期:2010-05-18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