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0英国 《金融时报》青岛国际金融高峰论坛在青岛市举行。数百名国内外金融领域权威专家、企业家代表到会热议贸易及金融产业议题。
市委常委、副市长秦敏在论坛上说,青岛区域金融中心不跟上海、北京、深圳比,也比不上这些城市。青岛立足自身要走专业化之路,围绕蓝色产业、口岸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同时致力于区域财富管理中心。
基础
青岛已成全国前10强
上周,上海竖起了酷似华尔街铜牛的外滩金融牛,被世界认为是冲击全球金融中心的标志。其实,近年来国内一批主要城市都在谋求建成“金融中心”,统领区域经济,包括珠三角的深圳、西南的重庆和成都,计划或正在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有26个之多。“大家都知道,金融产业是配置经济资源最有力的工具!”长江商学院教授、普林斯顿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周春生说,全国范围看,经济龙头都在争当区域金融中心,这是一个潮流。
近两年,青岛频频引进国际规格的金融论坛,显示出了这样的雄心。老牌财经媒体《金融时报》半年内已经两次来青,去年年底福布斯中国在青举办了财富管理论坛……秦敏说,去年,青岛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行中已进入前100名,从经济体量上说需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然而现实情况是,青岛城市GDP、人均GDP都排名靠前,但金融指标却排名靠后,金融产业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尽快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成为当务之急。
定位
突出专业化打出特色
26个城市要建 “金融中心”,青岛如何脱颖而出?伦敦金融城中国区首席代表王艳春女士建议,金融体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青岛建金融中心要从自身产业特色出发,吸引相关机构落户,聚集产业人才。
汇丰银行总行产品控制部主任毛志强的建议更具体。他说,作为环渤海经济圈最重要的经济体,青岛有必要也必然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定位可以学学英国的爱丁堡,虽然伦敦有显赫的金融城,但爱丁堡独辟蹊径,吸引大批保险企业和二线金融企业,同样打出了自己的特色。青岛金融产业的未来定位与专家们的建议不谋而合。秦敏说,金融中心有“全球的”、“全国的”、“区域的”,青岛一开始就清楚,不能追求做综合性金融中心,不会跟上海、北京比,而要立足区域,突出专业化,打出青岛特色。
路径
聚焦三大优势领域
青岛的蓝色产业、口岸经济优势突出,青岛未来的金融体系建设,要致力于服务这些优势产业。
蓝色产业方面青岛汇聚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科研机构和人才,也迎合了国家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口岸经济方面,青岛港已经位列世界10大港口,上下游的航运、物流企业不断集聚。秦敏说,与两大领域相关的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服务目前还很不够,今后“要围绕两大领域引进金融机构。”
秦敏说,金融人才的短缺是青岛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障碍。作为青岛市金融业代表参会的青岛银行董事长郭少泉甚至直接在论坛上招聘,希望借这次多方关注的行业盛会引进人才,并表示“待遇肯定从优”。然而,要解决人才之“渴”还需要青岛有自己的“造血”机制。秦敏说,下一步青岛市计划引进或建成财经类专业院校,弥补人才“弹药”。 记者 刘文剑
新闻推荐
青岛水族馆工作人员前天将“大洋一号”深海采集的标本放进陈列柜,首次向观众开放展出。据介绍,“大洋一号”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远洋科考船,经过深海勘察,收集了许多难得一见的深海标本。这次展览由水...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