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别小瞧一个满是炭渣的土洞,它可是先人的遗迹。近日,市民宋先生在崂山区王哥庄办事处西台社区白龙涧爬山时,无意间发现一处古代烧炭窑遗址。据悉,该烧炭窑为一墨窑,是青岛迄今为止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墨窑之一。
山腰发现烧炭窑遗址
宋先生告诉记者,他“五一”期间去崂山白龙涧爬山,在山路边发现了一处古代烧炭窑遗址。这处遗址位于白龙涧三标山北面的半山腰,海拔300米左右的防火道旁边。由于施工人员修路时作业不慎,原本埋在土里的烧炭窑遗址已经被铲掉了一半,只露出一个剖面,但可明显看到窑内部烧成的木炭留下的黑渣。烧炭窑由石块砌成,由于长时间烧灼,周边石头已被熏黑。
墨窑家族添了“新丁”
宋先生告诉记者,一般烧炭窑下部通常有一个小孔,用来引火和取出烧好的木炭,而该烧炭窑下部的小孔已经缺失,但该窑修造比较精致,规模较小,高约2米,宽约1.5米。据宋先生介绍,古代烧炭窑一般分两种,一种为炭窑,用来将砍伐的木头烧制成木炭,另一种为墨窑,用来熏制松烟作为制墨的原料,木炭的消耗量很大,而墨的消耗量相对要小得多,因此墨窑通常比炭窑要小得多。宋先生认为,根据这座遗址的形制和修造风格判断,该窑并非炭窑,而应当属于明清时期的墨窑。青岛地区的烧炭窑中,炭窑为数并不少,而墨窑的数量相对比较稀少,因此该墨窑的发现为墨窑家族添了一个“新丁”。
崂山文史专家王颖伦先生曾经考证,在崂山明代大移民前,应该有窑民文化,但遗憾的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和相应的资料可以证明,因此窑民文化阶段成了崂山历史上一个严重的断层,而烧炭窑很可能修补这个断层。 (吴帅 宋立嘉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早报讯 昨天上午9时,早报义卖救助玉树专场如期举行,在台东三路、四方利群、李村步行街等三大义卖点,500多名义工用爱心和执着义卖爱心早报,还有不少市民临时加入支持义卖,6000份早报很快被“抢”空,义...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