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今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来说,抗战时还处于少年时代,但民族危亡匹夫有责,每个人对当时的情境都有着难忘的经历。今年73岁的杨德欣便是在抗战全面爆发那年出生。近日,杨先生花费半年时间写出九万多字的 《传奇的童年》书稿,追忆儿时故事,借此勉励孙辈。 “回忆我们的童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 ”这位普普通通的青岛退休教师如是说。
“狗剩”从狗口活命
杨德欣生于1937年5月,也就是青岛市区沦陷的前一年,当时父母在贵州路35号一家名为“青岛滋养轩制果厂”的中等规模日本企业做工,也在厂子里居住。“出生没几天我就 ‘死而复生\’了一回。”杨德欣从出生起便开始了“传奇”之旅,这也是乳名“狗剩”的由来。
据杨德欣讲述,自己刚生下没多久便突得一场怪病,当时的医疗条件无计可施,于是在发烧一夜后心脏停止跳动。面对儿子的突然离世,父母伤心欲绝,但也只好接受现实。“当时工厂就在瞿塘峡附近的海岸边,我娘把我放在了被上午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看看我、亲亲我,期待奇迹的发生,但我仍旧是毫无声息。 ”杨德欣说道,“我娘最后只好无奈地一步三回头地与我诀别了。 ”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死而复生”真的就在杨德欣身上发生了。
中午时分,市立中学的几位女生到海边游逛,一群野狗正围着被遗弃的婴儿准备撕咬,婴儿的哭泣声惊动了她们,小女孩们拿起木棍、石头打散野狗,抱起了“死而复生”的杨德欣。不知就里的小女孩把男婴抱到了离海滩不远的杨德欣父母所在工厂,向五十多岁的俄罗斯看门人寻求帮助,就这样,“死过一回”的杨德欣重又回到父母身边,“狗剩”的乳名便由此得来。
师生同救抗日义士
杨德欣长到四岁时被父母送回了胶县姥娘家照看,与村里的大孩子们一块上起了学堂。“有一天学校正在上课,外面突然传来枪声和马蹄声,老师处乱不惊,扛起一面青天白日旗就向校门口跑去。 ”杨德欣回忆道,当时青岛地区已处于汪精卫伪政府和日军的控制下,汪伪政府与日军签订了条约规定学校和教堂同是神圣之地不容随意践踏。
杨德欣回忆说,我们七八十个小学生也跟老师一起来到了大门口,这时二十多个荷枪实弹、骑高头大马的日本兵已把校门口堵住,嚷着有“八路”进了学校,要搜查,手中挥舞的日本军刀寒气逼人。老师把青天白日旗插在门口墙上,用日语讲没有“八路”。但日本兵叫嚷着“错不了,我们亲眼看见的”,便叫嚣着端起上了刺刀的长枪往学校里冲。老师勇敢张开双臂阻挡他们,并警告他们这里是学校不准侵犯,学生们也站在老师身旁,握紧小拳头紧张地屏住呼吸,几十双眼睛盯着日本兵,对峙了十几分钟,最终,领头的日本兵不得不下令收兵。
“打了胜仗”的师生们返回教室,突然有个陌生人走过来向大家道谢,原来确有日本兵找的“八路”跑进了学校,师生的勇气救下了这位抗日义士。
与大姨同灭日本兵
“在姥娘家住着时,村里经常会碰到日本兵,我和大姨还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杨德欣回忆道。
“大姨家住村头,夏日的一天我和大姨在家正用蒲草编垫子,突然几个日本兵从篱笆外拐过来,一个日本军官握紧手枪走在前面,另有三个日本兵搀扶着两个腿部受伤的日本兵。”当时不到五岁的杨德欣对日本兵毫无畏惧,大姨更是胆大机智,佯装关心伤员,还用蒲扇给日本兵扇汗。日本军官对大姨的殷勤很满意。
休息得差不多了,日本军官动起了邪念,让大姨随他进屋,口里嘟囔着“睡觉”。大姨机智地敷衍,拿出陈年白酒,又抓住一只母鸡,“米西米西再睡觉。”日本军官一看大姨很乖巧,就想着酒足饭饱之后也不错,于是看着大姨忙活起来。很快一坛子酒被喝得精光,连母鸡骨头也被嚼着吃了,杨德欣替大姨担心起来,酒足饭饱的日本畜生怎能放过他们?不过意外的是日本兵很快都睡着了,倒在饭桌上,一动不动。 “我伸手去摸日本军官的枪套,他没反应,我就大胆地把手枪拿到了手里去给大姨看,大姨颤抖着说了声好,便让我从后门去叫村里的范大爷。 ”
原来大姨煮鸡时放了些砒霜,将日本兵们全部毒死了。 “我和大姨不仅脱了险,还弄死了六个日本兵,缴了他们的枪械,让游击队员们好一个夸。”杨德欣笑着说。
贴抗日标语引全城轰动
1944年末,日本在各大战场节节败退,青岛的日军和日本侨民也是人心惶惶,此时,七岁的杨德欣与父母厂子里的抗日积极分子保持着联系,经常为他们做事。历练中,“小毛孩”在青岛城里闹出了大动静。
“当时日本已是秋后的蚂蚱,青岛市民抗日情绪高涨,工厂里的抗日积极分子便想在城里贴些标语。”“人小鬼大”的杨德欣接下了任务。
“晚上八九点钟,我一个人玩耍似的溜出了制果厂,跑到了当时西康路的日本大院,那里就是青岛城里日本人家属院,我前后左右瞅了瞅,急忙将一张八开的油印纸宣传画贴在了木头门上,上面是日本地图上的日本国旗被匕首刺得千疮百孔,上书‘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然后我又跑回到日本工厂贴上一张同样的大幅漫画。”杨德欣得意地说。第二天,青岛城的街头巷尾便炸开了锅,日本兵急得一窝蜂,可也无从查找,青岛市民暗暗叫好,谁能想到竟是“小毛孩”所为。
“我们这代人的童年都是很有故事的,抗战胜利、美国第七舰队登陆青岛、国民党军队接管、内战爆发、青岛解放……我们都是亲历者,我们的童年酷似一部青岛近现代史,我把传奇的童年写下来,在回忆旧事的同时更希望能让如今的少年儿童知道老一辈的经历,懂得珍惜时光、奋发图强。 ”杨德欣谈到著书的初衷时说道。 记者 段晓斌
新闻推荐
桃树、枣树、核桃树、樱桃树……青岛李沧敬老院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在楼前山坡上栽种了各种花果。每到收获季节,工作人员与入住的老人便来到“花果山”,分享收获的喜悦。 孙韬 单蕾 摄...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