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10时,55岁的李庆学依然在株洲路路边等活,有电焊技术的他,对每天低于150元的活是不接的。要是到了下午两点还没等到活,那这一天就算是给自己放假了。所幸这样的日子并不算多,一个月最多也只有5天,所以打零工一个月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全年下来,老李能带回家三四万元,让全家人高高兴兴过个年。
7年间搬了4次家
老李是临沂平邑县白彦镇银山村人,原先在济宁一家大工厂上班,随着年纪增大,厂里出于一些考虑,不愿再用年纪大的工人。被辞退的老李从7年前开始了打零工的生活,7年间在青岛已经搬过4次家,每一次的原因都是拆迁。“也不是赶巧,主要是我租的都是平房,慢慢都是要拆掉的,我开始住市里,跟着拆迁就住到这里来了。”接到记者递上的烟后,老李开始回忆自己搬家的历史。
2003年初到青岛时,老李住在错埠岭一带的平房里,每个月的房租80元,随着错埠岭拆迁,老李又搬到了浮山后,但没过多久,浮山后就开始拆迁,老李不得不又和老乡一起搬到河西。住了大约一年多,还是因为要拆迁,老李干脆搬到了东韩,这个已经在城市最外圈的村庄。
“在浮山后的时候,房租是100元,到了东韩就涨到130元。”老李说,自己知道东韩要拆迁,所以提前半年就在中韩找到现在的这处住处,因为自己找得早,所以价格依然是130元,而随着东韩拆迁完毕,大量打工者涌入中韩来找房子,房租一下涨到180元一个月。
一个福字就是一个家
“房东很好,一直没有给我涨价。”老李坐在床铺上继续抽烟,由于屋内实在太小,记者只能站在门外和他继续聊天。老李说,其实自己这7年来,租住都不能算是房,“就是一个屋,里面顶多放张床。”老李说,他们白天都在外面干活,这里只是个避风、睡觉的地方。屋里的简陋不难想象,除了灯泡、电热毯外,就没有什么需要用电的物件了。
为了防止火患,几乎所有的房东都不同意这些想要省钱的房客自己做饭,这个要求倒是带火了村子里一条卖快餐的小街的生意。每到吃饭的时候,各个摊位前都围满打菜的人。炒土豆丝、炖白菜、炒猪血,热腾腾的大锅菜贵得五六元一大碗,便宜的只要两三元。一天下来,十五六元就可以填饱肚子。
离开老李家时,屋门上红红的福字,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给小屋增添了一些家的味道。在中韩这片平房组成的社区里,你走进的每一户租住房里,其实都和老李家相仿,摆下一张床后,屋子里几乎放不下什么东西,更为相似的是,空房间一旦有了租住者后,房门上都会多出一张红艳艳的福字,冰冷的水泥房间顿时变得有了生气。在这里,一个福字就代表了一个家。
“中韩早晚也得拆,很可能过了年回来又得搬家,早找房子才能找到便宜一些的。”虽然心里做好了打算,可老李还没开始行动,原因就是“再搬的话,最近的张村、董家下庄距离这里四五站路”,如果搬到那些地方,以后出门要坐车才能到零工市场靠活。
新闻推荐
昨天参加早报义卖的小义工们热情不减 2000份爱心早报很快被抢购一空,昨天参加早报义卖的小义工们热情不减 2000份爱心早报很快被抢购一空
寒冬冷嗖嗖 爱心热乎乎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