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山东将规范传统文化教学

来源:滕州日报 2011-01-05 00:36   https://www.yybnet.net/

经典诵读课成语文课

诵读课程与习字相结合

自我讨论中“去其糟粕”

■解读

“精华”“糟粕”

学生自主选择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月2日,记者了解到,虽然青岛市不少学校在诵读传统文化方面的确存在不加选择大把抓的问题,而且学校往往将诵读课上成语文课,但也有学校已经开始自编教材,开设了专门的国学诵读课程,将语文课与诵读课严格区别开来,还有的学校尝试将国学诵读和习字练习结合起来。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表示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记者了解到,目前岛城绝大部分中小学诵读课程的确存在着不加选择大把抓的问题,而且有些学校不仅要孩子通篇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而且还要背诵《孟子》等四书五经的内容。而且学校的诵读课程也往往都是由语文老师来上的。“因为语文老师相对来说,比较懂这些国学知识。”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因为没有专业的老师来上课,很多学校往往把一些原本的经典诵读课上成了语文课或者思想品德课。“比如,《弟子规》中的‘亲有疾,药先尝\’这句话,本来就不应该把这句话让孩子来读,但现在的问题是,不仅要求孩子们去读,而且老师还在课堂上引经据典,一副不把孩子讲得泪如雨下不甘心的态势。”

虽然大部分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课程时的做法尚值得探讨,但也有部分学校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合江路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国学诵读与习字”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授课,合江路小学的“国学诵读与习字”课程都显得很专业。

“上课的教材是学校自己编的,主要从《三字经》、《老子》和《弟子规》等章节选出来的。”合江路小学负责“国学诵读与习字”教学的老师段倩倩告诉记者,而且不同年级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而这个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经典诵读和书法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首先是我给学生们做简单的讲解,然后由学生诵读,诵读过后再由我结合社会上一些热点进行延伸,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习字练习。”段倩倩告诉记者。

据合江路小学教导主任关主任介绍,上这种“国学诵读与习字”课需要老师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和书法功底,一般的语文教师根本教不了。“段倩倩老师自小就进行过这方面的练习。”关主任告诉记者。

与合江路小学的“国学诵读与习字”不同,无棣四路小学则是开设了专门的“吟宋”课程,顾名思义也就是主要背诵宋词。“我们发现小学课本里90% 以上的国学经典都是唐诗,但宋词更贴近白话,所以吟诵起来更容易。”无棣四路小学校长马燕告诉记者。

据马燕介绍,除了“吟宋”课程,学校的孩子也会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等,而且是全文背诵。“虽然背诵的时候是全文背诵,但是教学的时候老师会拿出一些糟粕的地方给学生分析,然后让学生们讨论,我们教会他们自己去辨别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马燕告诉记者。

省教育厅发布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何谓“精华”何谓“糟粕”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如果让教育主管部门把所有的精华和糟粕列出来也不现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人士分析道,教育厅发布这个通知的目的更多的还是要求各个学校必须使用《传统文化》这本教材。“低年级的孩子开展的吟诵课程还是可以低一点,而小学高年级阶段、初中的学生则应该自己去判断哪些是‘精华\’和‘糟粕\’”。

(李杨《半岛都市报》)

新闻推荐

市政协委员视察重点项目建设 王忠林王刚刘新生李健等参加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14城市楼市限购2011-02-23 23:50
猜你喜欢:
评论:(山东将规范传统文化教学)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