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那么多冠冕堂皇的话,却对具体措施闭口不提,如此缺乏诚意的表态,让所谓的“道德血液”只是看上去很美,于问题的关键所在依然无解。□丁 炜
11日,在浙江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上,数百家上市公司共倡增稠“道德血液”,但记者在就“如何增强企业道德”问题与公司代表交流时遭遇“软钉子”,部分企业拒谈具体措施,记者无奈放弃采访(6月12日新华网)。
能够意识到给道德补血,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种难得的进步,倘若只是把增稠“道德血液”作为口号来喊喊,而不是去设身处地地为消费者着想,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来,那么企业家们喊的调子再高,也不过是为自己涂脂抹粉而已。
近年来,无论是食品安全领域,还是环境保护领域,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以当前愈演愈烈的塑化剂风波来说,在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涉事企业不可能不知道,只不过有企图蒙混过关的侥幸罢了。由此看来,不良企业家体内流着的不是“道德血液”,而是“黑心血液”,因为太稠以至于最后得了血栓。
道德从来不是挂在嘴上的事,说说空话、摆摆样子谁都会,伪善的漂亮外衣可以掩盖体表的不洁,却难以掩饰内心的丑陋,所以说,最关键的问题不是企业家怎么说,而是怎么做。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所谓的企业家一边肆意侵蚀着消费者的利益,残害着他们的身体,一边又摆出一副善者的高尚面目来沽名钓誉。在追逐财富的路上,基本的行业规则和道德信条都被抛之脑后,社会道德体系不断被瓦解,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游弋不定,道德底线被一次次地挑战和突破。
其实,企业的道德造血最终还是要靠制度,因为企业道德的血液,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企业家的自律就可拥有的,只有严格执行的法律和真实有效的监管才能迫使企业遵纪守法。任何道德建设都离不开制度,因为道德、纪律与法制是以不同形式调节社会成员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没有制度的约束,行为就无所可遵循。
所以说,要想让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必须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增强监管的力度和处罚的尺度,从而使全体人员一进入社会和工作环境,就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之下,做到事事有章可循。长此以往,企业的“道德血液”才会变得足够稠。 (青岛 教师)
新闻推荐
21日6:00-18:00金峨线全线(大金村及附近);6:30-17:30前杨线HK02环网柜3#间隔后段(桃园小区及附近);7:00-18:00,10kV二大线(经二路沿线);8:00-16:00开金线FXK03分支箱2#间隔(雅居园)。22日6:00-18:00裕园线(修验...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